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病因 > 正文

糖尿病用药安全调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8日

  1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

  1.1 轻信广告。不少患糖尿病的首长治病心切,对糖尿病的治疗又缺乏认识,容易轻信广告宣传,受到广告误导。听之信之,导致短期内换用多种药,或使用“偏方”,结果不理想。

  1.2凭感觉服用降糖药。有些患者不按医嘱正规治疗,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降糖药物能不吃就不吃,能减量就减量。等到自己感觉不舒服,或进食较多时,或发现血糖较高时才临时加药,过后又恢复原态,这样周而复始。

  1.3 合用同一类的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中的磺脲类和瑞格列奈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的靶点各不相同,可以配合使用)。但是临床上还能够看到这种错误用药的例子,如消渴丸(含优降糖)配优降糖、二甲双胍配苯乙双胍等,这其中有些是医生的失误,还有一些是患者自行调整用药的结果,应当予以纠正。使用上也存在误区。有的患者以是否使用胰岛素作为病情轻重的评价标准,认为用胰岛素表明病情重,反之则说明病情轻这是错误的看法。也有些Ⅱ型糖尿病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产生依赖退不下来,或担心用胰岛素。

  1.4 胰岛素使用不当。目前胰岛素的使用使胰岛β细胞衰竭,或糖尿病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耽误了治疗时机。还有一部分患者认为胰岛素副作用比口服降糖药小,不管自己的Ⅱ型糖尿病有没有胰岛素适应症而盲目地应用。

  1.5 只强调控制血糖或只强调控制并发症。糖尿病人应进行全面控制,除了控制好血糖,还应注意控制血压、血脂指标。有的疗养首长受不了饮食控制或放弃饮食治疗。也有些病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控制好并发症,血糖高低无所谓。

  1.6 一发现糖尿病就使用药物治疗。诊断糖尿病包括确定糖尿病的诊断、确定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及评估治疗措施等多个环节。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若情况许可,如没有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代谢紊乱不太严重,一般情况较好者,可以先试着进行基础治疗,包括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的体力活动、有规律的生活、稳定情绪、肥胖者减肥等,同时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等,观察1~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尽可能要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上述处理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才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所以一经诊断糖尿病就马上给予降糖药物治疗的方法是错误的。

  1.7 口服降糖药选择不当。由于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不清楚,并受一些非临床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价格、药源、利润、广告等,导致用药选择不当。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使用口服降糖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2 主要做法

  2.1 对每一期来院疗养的患糖尿病首长进行用药安全知识讲座。由专职医生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对降糖药物知识认识不足的患者,药师开展用药安全教育,打消患者各种疑虑。

  2.2 强调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与餐饮中心联系建立一对一的餐饮计划,做到定时定量在规定食品内进餐。体疗科医生根据患糖尿病首长年龄、性别、体力等不同条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脂肪和肌糖原的消耗。

  2.3 针对个体差异调配降糖药。对入院疗养首长进行体检,由专职医生与药剂师对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糖尿病类型及用药、用量等。

  2.4 由药师和疗养科护士联合摆药、送药,坚持时间、方法的准确,这样避免了不用药、乱用药、重复用药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减少并发症。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