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多,然而隐蔽性比较强的是“糖尿病足”。脚上远离心脏,当糖尿病的血管动脉硬化发生,最容易引起足部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不好,于是最先发生了足部的末梢神经炎,或者出现了微循环的障碍,一旦破溃不愈合,就有被截肢的危险,所以保护好双脚,是糖尿病人最重要的事情。
1、积极控制糖尿病:控制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更要关注双脚,足一旦发生病变,感染会消耗大,应适当增强热量10%---20%,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天洗脚注意观察足部皮肤表面,尤其是否有水泡、擦伤、裂口、脚趾间是否有破溃、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皮肤色泽及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弹性等等。如你发现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矢,这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很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3、局部皮肤护理糖尿病的皮肤微循环容易障碍,使皮肤屏障防御能力下降,发生感染。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至关重要。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忌挠抓;足部按摩动作要轻柔,要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这样才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此外鞋袜应宽松、舒适。由于皮肤微循环障碍,寒冷时注意肢端保暖,但忌用热水袋保暖热敷以防烫伤起泡。
4、足部皮肤出现水泡,这是诱发肢端坏疽的最危险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合并感染。如有水泡和足癣病人,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泡脚,每日3次,不超过1周。保持水泡部清洁,对紧张性水泡避免切开,在无菌操作下抽取渗液,预防继发感染。对小水泡一般不需抽液,可给予无菌纱布包扎,水泡干枯后形成的痂皮,利用其保护作用可预防感染,任其自然脱落,切勿剥脱。
总之,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出现足部异常,要积极就医和治疗。比如有脚部容易水肿,皮肤发凉,甚至又麻又痛;走路一瘸一拐,走着走着下肢就会突然疼痛难忍,以至于不能够行走;下肢休息时也痛,严重时可疼得一宿睡不着;脚部皮肤容易出现感染、破溃,长时间长不好等等。发现以上介绍的症状,且不可大意,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