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进步和老年事业的发展,使一批关爱老年人生活的特种用品正不断推向银发市场。
智能眼镜
美国一家视觉公司开发出一种自动变焦的电子眼镜,它能根据戴镜人视觉的远近,随时调整镜片的聚焦点。如此一来,上了年纪的人,就不必经常摘戴老花镜了,而且这种眼镜还可以当作遮阳镜使用。
老人车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家用轿车领域中已开发出专门的“老人车”。这种车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设计的,比如,为了方便老年人在车厢内自由活动,车身框架预留空间比一般轿车要大一些。车上配有自动变速器,使老年人不必反复踏离合器、频繁换档,减轻了驾车的劳累。车的底盘较高,车座舒适却不过分下陷,方便了老人上下车。在国外,由于“老人车”的出现,8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车也是平常事。
老人夜光伞
美国费城的一家制伞厂推出了一种老人夜光伞.伞的顶部有一个灯泡,与装在伞内的电池相连。只要按一下开关,灯泡就会亮。夜间和大雾天时,老人出行使用更加安全。
防疲劳止痛鞋
美国研制出一种供老年人使用的防疲劳止痛鞋,这种鞋底上放有磁片,与脚底的穴位相适应,老年人穿上这种鞋爬山、旅游,能有效缓解疲劳。
定位手机
韩国的一家通讯公司特意为老人,特别是痴呆老人设计了一种定位手机。这种手机除了拥有一般手机的功能外,还兼有“定位”功能。只要让老人戴上定位手机,家人便可借助卫星定位系统的帮助测出老人的方位(误差仅在10米以内),有了这种“定位”手机,就不让老人走失了。
以人为本的新加坡
木子欣
廖女士曾在新加坡生活过一年。回顾这一年的生活,廖女士说新加坡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干净、有秩序,注重人的感受。
组屋,让居者有其屋
廖女士在新加坡的一年中,租住的是一种被称作“组屋”的住宅楼。新加坡政府为了改善国民的居住条件,改造老旧居住区、贫民窟,投资兴建组屋,目的是为了”让居者有其屋”。组屋以多层和高层的板式住宅楼为主。组屋底层均不作住宅使用,而是空着用作居民的活动场所,以及用作服务设施。每个组屋区都带有居住所必需的各种设施,例如超级市场、诊疗所、图书馆等。此外,组屋区的公共交通也十分便利。
另外,廖女士说,组屋底层成了孩子们娱乐、运动的场所,经常可以看到有小孩在组屋底层踢足球、打乒乓球。同时,还有游泳池和其他健身器材,居民健身很方便。
新加坡的组屋还有一个好处:组屋都是连着的,在日光曝晒或下雨的日子,人们可以不受日晒、雨淋之苦,在组屋底层就可以走到公交车站。如果谁家有婚丧嫁娶的事.需要设宴招待客人,也可以向社区事务所提出申请,交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使用组屋底层,作为待客的场所。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