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介绍 > 正文

关于糖尿病的病因病理的的认识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8日

  西医关于糖尿病足的病因病理的的认识

  本病病理主要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除,导致肢端缺血、缺氧、营养障碍,局部失去活力。加之神经病变抵抗力下降,痛、温觉障碍或消失,因此发生严重的损伤,溃疡,坏疽及感染,甚者需要截肢。简言之,本病主要由于动脉和微血管病变造成肢端缺血、缺氧、组织失去活力,加之神经病变局部失去知觉,易于损伤,合并感染所致。

  1、动脉血管阻塞:糖尿病人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出现管腔阻塞,导致肢端缺血缺氧,发生糖尿病肢端坏疽。原因有:   (1)高胰岛素血症,尤其是二型体质肥胖的糖尿病人,常有高胰岛素血症倾向。引起脂肪代谢紊乱,诱导和激活脂肪合成酶,使脂肪合成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明显,造成高脂蛋白血症,促进脂质沉积和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2)血小板功能异常,txa2合成增多,动脉内膜受损处的pgl2合成酶则缺乏,pgl2合成减少,血小板凝集增强,血管趋向痉挛,促成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局部血管的阻塞。

  (3)内皮细胞损伤,因遗传缺陷,容易损伤和坏死。高血糖症导致损伤和坏死,动脉内皮细胞受损时,凝血因子的生成和破坏常失去平衡,造成动脉血管硬化和阻塞。

  2、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与微血管病变,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在人体负重部位尤为显著。由于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引起体液和蛋白渗出,造成足肿,阻止白细胞进入细胞间,降低局部组织的抗感染能力,白活力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形成微血栓加重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以致于溃烂坏疽,创面久治不愈。

  糖尿病人在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的同时,还伴有基底膜增厚化学结构的改变,糖明显增多,蛋白质和脂肪相对减少,除与糖尿病人的年龄、病程和胰岛素缺乏等因素有关外,局部组织缺氧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直接原因,导致局部组织的缺氧的因素如下:

  (1)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浆中急性应激蛋白原、珠球蛋白、a、酸性糖蛋白等明显增高,促进全血粘度增加和红细胞聚集,微血管灌注失常。

1 2 下一页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