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胰岛素抵抗,是指在无酮症酸中毒或严重感染等情况下,由于血循环中胰岛素抗体水平很高,使胰岛素剂量必须增加到每日200U以上,超过48小时。胰岛素抵抗时,可以使用大剂量胰岛素,亦可改用高纯度低免疫原性胰岛素;部分病人维持原治疗一段时期可自行缓解;有的病人在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缓解。
1988年美国内分泌专家Reaven提出X-综合征,实际上是发现了高胰岛素血症。由此,世界开始了对胰岛素抵抗的关注,Ⅱ型糖尿病的概念由此逐步被广泛认知。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目前认为,IR 不仅是 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更是贯穿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主线,是连结它们的纽带,为这些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中医药对 IR 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的研究渐趋活跃,并逐渐成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科研的热点。
胰岛素抵抗的成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人体内胰岛素的接收器出现了问题,所以如果不彻底修复胰岛素的接收器,而单纯的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是无法从根本上治疗胰岛素抵抗的。
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这已被多项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实。
目前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的方法主要有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