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概述: 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能干细胞缺陷引起的细胞克隆性疾病,因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又称为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骨髓象提示增生异常而部分患者可能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所以FAB分类将其归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Ⅱ型.
病因病理: 引起红细胞无效生成的缺陷位于多能干细胞.血浆铁周转增加但由标记同位素铁结合的血红素明显减少,提示血红素合成酶有缺陷.由于铁与原卟啉结合受阻,从而使幼红细胞线粒体铁超负荷.电镜下显示线粒体变形,肿胀,内嵴模糊;铁以灰尘样或斑块状胶态分子团的形式沉积在线粒体内嵴之间.由于线粒体环核分布,如以普鲁士蓝染色即见有阳性的环核分布的铁粒,即称环形铁粒幼细胞.骨髓幼红细胞在成熟前即遭破坏,发生原位溶血,引起红细胞无效生成.
临床表现: 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性别差异不大.临床经过相对良性,进展缓慢,就医前贫血多已存在几年.肝脏可轻度肿大,5%患者伴脾轻度肿大.转化为白血病则肝、脾可以明显肿大.
化验检查:
1.血片检查成熟红细胞具有双形性,一部分为正常红细胞,另一部分则呈低色素性;形态大小不一,可伴嗜碱点彩,呈靶形或铁粒幼细胞.血红蛋白一般70~100g/L,偶可低至3g%.网织红细胞0.5%~2%.血红蛋白F偏高.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部分患者可偏低.
2.骨髓涂片示红系明显增生,以中幼红为主,部分有巨幼样变.可见双核或核固缩细胞,胞浆呈泡沫状或有空泡,提示红系造血异常.环形铁粒幼细胞可高达幼红细胞的40%以上,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沉积也增多.部分病人同时伴粒系及巨核系细胞病态造血.
3.50%患者有染色体异常,常见的有5q-、十8、-7、十19、20q+、11q+、7q-等.细胞遗传异常提示本症系一种细胞克隆性疾病.
4.血清铁可高达35.8μmol/L,总铁结合力减少,但饱和度增加.血清铁饱和度增高表明体内贮藏铁增多.血清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提示骨髓原位溶血.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增多而血清叶酸偏低. 诊断和鉴别: 根据难治性贫血,红细胞具有双形性,骨髓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及幼红细胞无效生成,诊断一般不困难.应注意与其他低色素贫血相鉴别,如缺铁性贫血及海洋性贫血.对原发性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者应与继发性SA,遗传性SA以及维生素B6反应性SA相鉴别.当骨髓出现较多原幼细胞时,应警惕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可能.
治疗:
1.口服维生素B6200mg/d至少三个月.血清或红细胞内叶酸浓度偏低者宜加用叶酸60 ~80mg/d,但效果不明显.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