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糖尿病疾病,可以说是生活中相当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血糖不正常,但是对于人体的伤害却是十分严重的。在我国,很多人选择中医治疗糖尿病,凤凰中医专家称,要想治疗糖尿病,首先应该知道再中医上,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糖尿病中医病因分析。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五脏柔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素体阴虚
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母体胎养不足、后天损耗过度、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肾阳偏亢,使胃热盛而消谷善饥。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
患者因暴怒,导致肝失条达;或因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消渴患者始则阴虚燥热,而见多饮、多尿、善饥。时日既久,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如全身困倦乏力、大便溏薄、食少难化、口干不欲饮、夜尿多而白天反少,脉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或淡黄。这是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饮食不节、形体肥胖
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多是因为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热,也能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复必伤阴。这样恶性循环,很容易就造成了消渴病。
以上就是中医上糖尿病的病因了,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医博大精深,建议在使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病情,分析好病因,对症下药,千万不可自己擅作主张,乱用药。
荐阅读:
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