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预防 > 正文

糖尿病前期预防意义大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9日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能够很好的合理膳食、拒绝酒精,不再大吃大喝,能够积极的运动身体,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这种主动的阻击糖尿病发生行为,值得赞扬和大大的推广。

糖尿病的发病其实是一个“潜伏期”很长的疾病,所谓的潜伏期,是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一般来说,在糖尿病发病前的一个阶段,患者已出现糖调节受损,这说明此时患者已有发展为糖尿病的倾向,医学上称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包括餐后糖耐量降低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两个指标。如果空腹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但低于糖尿病诊断值,称为空腹血糖受损,如果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水平介于正常值与糖尿病诊断值之间,称为糖耐量降低。

目前认为,糖尿病前期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标志。这种状态表明糖代谢已出现问题,但还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前期干预能起大作用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近年来,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这与人口老龄化有关,也与就诊率和干预率低有关。

给予糖尿病前期患者适当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Ⅱ型糖尿病的发生。空腹血糖高,会损害全身的微血管,引起视网膜、肾脏、下肢、神经等部位的病变,并且只要把空腹血糖降到7毫摩尔/升以下,就能有效预防。餐后血糖高则会伤害全身的大血管,特别是心血管。目前,糖尿病前期干预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即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

2、定期监测,积极干预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群人:中年以上、体形超重或肥胖、工作压力大、久坐办公室、很少活动、常在饭店就餐、不喜欢吃蔬菜、很少看病、体检时发现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异常等,这部分人群就是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一般情况下,有家族史、40岁以上者、肥胖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都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血糖变化、定期进行糖尿病有关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异常,尽早防止及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如果发现自已经是糖尿病的前期,千万别坐以待毙,一定要积极的行动起来,因为改变生活方式,运动+合理膳食的调节,就能让身体完全恢复健康;反之,戴上糖尿病的“帽子”,将是走向终身治疗的道路,你会后悔不已。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