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达600种以上,其中有200余种具有致病作用。毒隐翅虫昼伏夜出,白天栖身于草木或石下,夜间飞行,有趋光性。当虫体落在人体皮肤表面被拍打或捻碎时,其体液及生殖器内的强酸性毒素沾染皮肤,2―4小时后便会引起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好发于夏秋季节,皮疹主要分布于面颈部及四肢等暴露部位。早期皮疹为条索状、带状或片状水肿性红斑,6―48小时后会出现丘疹、血疱疹,甚至脓疱,严重者皮损中央会发生坏死。当疱液因搔抓转移到其他正常皮肤时会出现新的损害。重者有剧痛,甚至会发生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一般1―2周皮疹会逐渐干枯、结痂、自愈,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
预防隐翅皮炎:要注意环境卫生,经常清除杂草,定期喷洒杀虫剂;关好纱门纱窗,预防隐翅虫飞入居室内;发现隐翅虫落在皮肤表面,不要直接拍打或用手捻碎虫体,可用嘴吹掉或软物拨落。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