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检查 > 正文

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新观点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8日

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新观点

  [选定] 内分泌病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年第26卷第7期

安徽省立医院仙分泌科(230001) 叶山东 综述 程永福 审校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糖尿病新的诊断和分型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编者按:本文介绍的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仍未批准,对此分型法仍存在争议。目前国外文献中1985年制定的和1996年建议的糖尿病两种分型法都有人使用,为了使读者了解当前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情况,发表本文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糖尿病;诊断;分型

  随着近年来对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进展,1996年12月9日至13日在英国召开了who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标准及分型咨询委员会议,会议仔细考虑了1979年nddg[1]、1980年和1985年who提出的诊断和分型法的合理性,结合过去17年来的研究发现,对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作出以下初步建议。

  诊断标准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为:①有典型的糖尿症状(多饮多尿伴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11.1mmol/l(20 mg/dl);或空腹血糖(fbg)≥7.8mmol/l(1400 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成人75g葡萄糖,儿童1.75g/kg体重,总量不超过75g,2小时血糖≥11.1mmol/l(200 mg/dl),一次血糖结果即可诊断糖尿病;若2小时血糖<7.8mmol/l,可排除糖尿病;若2小时血糖为7.8-11.1mmol/l者诊断为糖耐量减退(igt)。②若无糖尿病症状,除fbg≥7.8mmol/l或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之外,尚需另加一顶标准以确定诊断,即ogtt1小时血糖亦≥11.1mmol/l,或另一次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或另一次fbg≥7.8mmol/l。

  1996年新的诊断标准提出了将糖尿病fbg≥7.8mmol/l的诊断标准降到7.0mmol/l(126mg/dl),继续保留ogtt或餐后2小时血糖(p2hbg)≥11.1mmol/l的诊断标准不变[3]。原因[3-6]:①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fbg≥7.0 mmol/l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②fbg≥7.8mmol/l和ogtt或p2hbg≥11.1mmol/l,两者在反映糖尿病血糖水平时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几乎所有fbg≥7.8mmol/l的患者其ogtt或p2hbg≥11.1mmol/l,而ogtt或 p2hbg≥11.1mm0l/l者约有25%其fbg未达7.8mmol/l,说明fbg≥7.8mmol/l的标准反映高血糖的程度高于p2hbg反映的水平,而修改后的fbg≥7.0mmol/l与p2hbg≥11.1mmol/l,两者基本一致;③ 新的标准强调以fbg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性,并可用于糖尿病的普查。来自美国年龄40-70岁的人群研究报告,在无糖尿病史的人群中仅应用fbg作为诊断标准所得的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应用1985年who诊断标准(fbg+p2hbg)所得的患病率(4.36%比6.34%);但其重复性优于p2hbg,且简便易行、经济并易于为病人所接受,在临床实践中更有利于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防治慢性并发症。

  新的诊断标准进一步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即fbg≥6.1mmol/l(110mg/dl)而<7.0mmol/l,igt的诊断标准为ogtt2小时血糖≥7.8mmol/l而<11.1mmol/l。值得一提的是fbg不十分适用于糖尿病高危人群(40岁以上、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人群)的筛查[6],因如仅查fbg可能使相当部分igt患者漏诊,因一些igt患者fbg可能正常,建议采用ogtt试验,但在临床背景中,推荐采用fbg,因其较为快捷、方便且费用较低。最后需指出的是,将fbg诊断标准改为7.0mmol/l尚未得到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的一致同意,因此在未被who专家委员会最后核准前,仍可沿用1985年的who诊断标准。

表 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mmol/l)

 

1985年

1996年

fbg

p2hbg

fbg

p2hbg

  正常

<6.1

<7.8

<6.1

<7.8

  空腹血糖受损  

6.1~7.0 

  糖耐量减退 

7.8~11.1 

7.8~11.1

  糖尿病

≥7.8

≥ 11.1

≥7.0

≥11.1

  *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糖尿病分型

  新的糖尿病分型基于病因而不是根据其临床表现,更加科学合理。主要分为如下四大类型:

  1型糖尿病[3,7,8] 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分为自身免疫性(包括急性发病及缓慢发病)和特发性(1型特发性糖尿病,占少数,病因不明,体内缺乏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的证据,具强烈遗传倾向)。进一步肯定“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应属于1型糖尿病的亚型,其特点为:①起病年龄大于15岁的任何年龄段,发病半年内不依赖胰岛素,无酮症发生;②发病时多为非肥胖;③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ica、gad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等)常持续阳性;④具有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如hla-dr3、hla-dr4、bw54及dq-131-57-non-asp等);⑤常伴有甲状腺和胃壁细胞等器官特异性抗体阳性。lada一经诊断应早期采用胰岛素治疗以保护残存的β细胞。欧美人资料报告lada约占2型糖尿病10%-15%,在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报道高达50%;国内有文献报告2型糖尿病患者gad-ab的阳性率达14.2%

  2型糖尿病[3,9,10] 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其病因不明,现认为由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主要为运动不足和能量相对过剩)共同促发,种族、家族史、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减退是其危险因素,对上述人群应加强血糖监测。

  特异性糖尿病 它包括一系列病因比较明确或继发性的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几类[3]:

  一、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异常:主要包括年轻起病成人型糖尿病(mody)和线粒体糖尿病。①mody:根据基因异常的不同分三个亚型[3,5,11]:染色体12,hnf12(mody3);染色体7,葡萄糖激酶(mody2);染色体20,hnf-4α(mody1)。mody特点为:糖尿病起病常<25岁;早期无需应用胰岛素可纠正高血糖,病史至少2年;非酮症倾向;显性遗传,其发生高血糖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共同特征为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存在胰岛素分泌障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常随着病程的延长而渐衰退,胰鸟素抵抗不是其病因。②线粒体糖尿病及其它[3,12]:1992年ven den ouweland 及ballinger分别确认线粒体糖尿病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临床表现为糖尿病及耳聋家系。其一般特点为:多在45岁以前起病,最早者11岁,但亦有迟至81岁才发病;患者多无酮症倾向,无肥胖,多数病人在病程中甚至起病时即需要胰岛素治疗;常伴有轻至中度神经性耳聋,但耳聋与糖尿病起病时间可不一致,可间隔20年;呈母系遗传。线粒体基因突变致糖尿病的机制可能系胰岛β细胞葡萄糖氧化磷酸化障碍,atp产生不足,致胰岛素分泌障碍,胰岛素抵抗亦不是其发病的主要病因。

  二、胰岛素受体基因异常:胰岛素受体缺失或突变,其范围可以从高胰岛素血症和轻度的血糖到严重的糖尿病,可能有黑棘皮症,包括a型胰岛素抵抗、妖精症、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等。

  三、内分泌疾病:包括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醛固酮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四、胰腺疾病:任何一种引起弥漫性胰岛损伤的病变,均可引起高血糖,这些病变包括纤维钙化胰腺病、胰腺炎、外伤或胰腺切除、肿瘤或肿瘤浸润、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等。

  五、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烟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β-肾上腺素能拮抗剂、噻嗪类利尿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主要如硝苯吡啶)、苯妥英钠、戊双眯、灭鼠剂vacor(n-3吡啶甲基n-p硝基苯尿素)及α-干扰素等。

  六、感染:先天性风疹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但这些患者大部分拥有1型糖尿病特征性hla和免疫性标记物。

  七、非常见型免疫调节糖尿病: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病ⅱ(胰岛素受体抗体,曾称为b型胰岛素抵抗),“stiff man”综合征,体内通常有较高的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自身抗体的滴定度,α干扰素治疗后(多伴随有胰岛细胞抗体的出现)等。

  八、其它遗传病伴糖尿病:许多遗传综合征伴随有升高的糖尿病发病率,包括down综合征、friedreich共济失调、huntington舞蹈症、klinefelter综合征、lawrence moon beidel综合征、肌强直性萎缩、卟啉病、prader willin综合征、turner综合征、wolfram综合征等。

  妊娠糖尿病(gdm[3,5,13])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妊娠前正常或可能已有糖代谢异常但未能发现,建议其诊断与其他糖尿病标准相同,但尚未广泛采纳。筛查时间一般选择在妊娠24-28周之间,目前应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为:非空腹状态口服葡萄糖50g,如1小时血糖≥7.8mmol/l,再进行100g ogtt[空腹5.8mmol/l(105 mg/dl),1小时10.5mmol/l(190 mg/dl),2小时9.2mmol/l(165 mg/dl)和3小时8.1mmol/l(145mg/dl)]。对全部满足下列三个条件者不必筛查:①年龄<25岁且体重正常者;②无糖尿病家族史;③非糖尿病高发种族。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应在产后6周或更长一段时间重新进行糖耐量试验,大部分患者血糖可能恢复正常,一小部分可能表现为igt或ifg或糖尿病(1型或2型糖尿病),gdm患者即使产后血糖恢复正常,其在若干时间后发生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加,应注意加强监测。

  新旧分型法的比较

  糖尿病新的分型法主要分为四大类:与以往分型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取消“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两个术语,因该分型是基于临床治疗,常给临床糖尿病的诊断和理解带来混乱。继续保留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提法,但建议改写为1型和2型糖尿病,因罗马字母ⅱ可能会与11造成混淆。

  二、保留igt的诊断,但它不作为一种分型,而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同时增加“ifg”。ifg和igt有同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认为临床2型糖尿病的发病几乎100%均经过igt阶段,上述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脂血症等,其心血管病症和早发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同时其进展为显性糖尿病的机会亦显著增加,对其需加强管理和干预,并定期(半年至一年)随访。近年来国内外特别强调对igt患者的检出和干预治疗[3,14-16],igt的干预治疗主要包括行为方式(加强运动和控制饮食)和药物(双胍类药物、拜糖平和胰岛素增敏剂等),将可能逆转或延缓其向临床糖尿病进展,并有利于降低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三、增加了“特异型”这个诊断名称:在特异型糖尿病中,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8个亚型,其中包括了1985年分型中的继发性糖尿病,同时将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明了的及新近发现的糖尿病亦归属其中,如mody和线粒体糖尿病等。

  四、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malnutrition-related diabetes mellitus,mrdm):该分型被建议删除[3,5]。因为:①至今无mrdm流行病学的报道;②mrdm在诊断上的特征无特异性,体重指数<18,后改为19,而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均体重指数是18.5,缺医少药地区糖尿病控制差,糖尿病病人也是消瘦的;③mrdm的两个亚型:一是蛋白质缺乏所致糖尿病,目前尚无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蛋白质缺乏可引起糖尿病;二是胰腺纤维钙化糖尿病,这种病人常有慢性胰腺炎,也有报告其可发生于正常营养的人;④mrdm可影响其它分型的表达。

参考文献

  1.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diabetes,1979;28(7):1039-1057

  2.world health oganization .diabetes mellitus:report of a who study group.geneva,world health org,1985;272-732

  3.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 care ,1998;21(suppl 1):s5-19

  4.dinneen sf,maldonado-ⅲ d, leibson cl et al.diabetes care ,1998;21(9):1408-1413

  5.davidoff f,am intern med,1997;127(3):235-237

  6.mannucci e,bardini g,ognibene a et al.diabetes care,1998;21(3):468

  7.atkinson ma,maclaren nk,n engl j med,1994;331(20):1428-1436

  8.zimmet pz,tuomi t,mackay r et al.diabet med,1994;11(3):299-303

  9.polonsky ks,sturis j,bell gi,n engl j med,1996;334(12):777-784

  10.bloomgarden zt,diabetes care ,1998;21(5):860-865

  11.herman wh,fajans ss,oritz fj et al.diabetes,1994;43(1):40-46

  12.van den ouwenland jmw, lemkes hhpj,ruitenbeek w et al.nature genet,1992;1:368-371

  13.metzger bf,coustan dr.diabetes care,1998;21(suppl2):b161-167

  14.edelstein sl,knowler wc,bain rp et al.diabetes,1997;46(5):701-710

  15.knower wc,narayan kmv,zimmet p,diabetes,1995;44(4):483-488

  16.chor p,li wu,wu gs et al.diabetes care,1998;21(7):1183-1187

(收稿:1998-01-19; 修回:1999-01-15)

 校对时间:99-12-9 21:45任媛媛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