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治疗 > 正文

合理应对 控制血糖波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8日

全球医院网2008-04-19我要评论

1、降低空腹血糖的波动性:以往通常采取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作为补充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手段,但由于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不能覆盖24小时),尤其是注射后仍有血药浓度高峰,容易导致夜间低血糖和清晨空腹血糖波动性增加。而新近上市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中效胰岛素的上述缺点。它能够更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没有明显的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平稳而持久,对降低空腹血糖波动性效果较好,不仅能使血糖得到严格控制而且低血糖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2、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等对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效果较好,分述如下: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唐力),此类药物具有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起效迅速(10分钟)、达峰快(30分钟)、作用持续时间短(2~4小时)等特点,药效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性好,能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相对较小。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是拜唐苹。此类药物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高峰,减少餐后血糖的漂移。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赖脯胰岛素(优泌乐),与普通胰岛素(RI)相比,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由六聚体迅速解离为单体,很快被吸收并迅速发挥作用。餐前即刻注射便可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由于是餐前即刻注射,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好。

3、改进胰岛素输注方式:一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传统给药方式不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胰岛素作用与血糖浓度同步性差,导致血糖忽高忽低,波动性较大。而胰岛素泵可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在血糖得以良好控制的同时,显著降低血糖的波动。

综合上述,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不仅与高血糖有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增加有关,血糖波动性越大,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前面提到的那位刘女士尽管平均血糖水平不高,但血糖波动幅度却很大,由此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既要重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又要尽可能地减少血糖的波动性,从而延缓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关阅读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