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睡着了要防低血糖 控制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条“清规戒律”。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避免低血糖。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夜间低血糖会……
控制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条“清规戒律”。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避免低血糖。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夜间低血糖会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生。
北京同仁医院糖尿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袁申元教授解释说,老年人的血糖如果在白天控制得很好,就是说血糖水平在正常偏低的情况,晚上血糖就会很低,尤其是夜间0~3点,有可能发生低血糖。而这时候恰恰人在熟睡,没有症状。但是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只能靠糖(健康人此时可以动员脂肪、蛋白质出来转化成葡萄糖,供人体脑组织利用,不会发生低血糖),而糖尿病人就会发生低血糖,易造成脑细胞的缺血缺氧缺糖,长此以往,容易使脑细胞凋亡。老年人记忆力差,与脑细胞的凋亡有很大的关系。
袁申元教授主编的《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明确提出,年龄65岁以上老年人的治疗目标是控制高血糖,同时避免低血糖。对血糖的要求是: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要小于11.1mmol/L即可,不要过低。
袁教授说,对待老年糖尿病人,在治疗上要更到位些,在饮食控制方面可以稍微宽松些。允许在两顿饭之间吃点水果,但要注意活动,活动要适合自己。活动时千万不要攀比,不要看到人家爬山你也去,你不能爬山可以散步,1万步不行,9千步,还不行,8千步。运动强度以稍微出汗、稍微有些累为宜,如果太累了,就要调整运动强度。
编后:一位70多岁的老人,十多年前做过乳腺癌手术,近年又患有糖尿病,消化系统又不好,体重一下子减了不少,身体虚弱。控制血糖和增加营养这一对矛盾让老人无所适从。在与这位老人聊过后,觉得这个问题很典型,就采访了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临床治疗与研究的袁申元教授,她谈到对老年糖尿病人在治疗上应稍微宽松的观点,无疑很有指导性。我们也希望读者朋友多给编辑提一些类似的疑难问题,我们会及时请专家解疑释惑,为大家美好的生活添一抹光彩。
延伸阅读:
血糖过低使人迟钝
血糖过低时,人体会感到倦怠、疲劳、暴躁、易怒,反应迟钝。美国营养学家的相关调查表明,许多车祸的发生都与肇事者血糖水平过低、反应迟钝有关,因此营养学家警告人们,血糖过低时开车与酒后驾车同样危险。 对于低血糖的预防,首先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更多>>
服降糖药小心低血糖反应
深夜,救护车送来一位昏迷不醒的中年妇女,她的血糖浓度只有10毫克/dl,诊断为低血糖昏迷。家属告诉医生,患者是在3天前到某医院看病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她服用了医院开的“消渴丸”,每次服用后均感到心跳、气短、出汗、头晕、无力,伴有明显的饥俄感,吃饭后症状消失。这次服药后又出现类似症状,病人很快转入昏 迷状态。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