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甚至视网膜脱离。早期患者没有任何感觉,如果定期检查眼底,医生可以看到患者眼底是否发生变化,这时是预防的最佳时机。中期会出现视网膜水肿,眼部可能出现新生血管并出血到玻璃体腔,此时会感到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视物变形等。而到了晚期,会发展到玻璃体出血严重、视网膜脱落,甚至失明。
一般病程在10年以上的患者会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则可能更早出现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严重甚至并发感染,会严重影响糖尿病友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其预防以及早期治疗。
控制血糖是防治DR的根本措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陈宇红教授等,对9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当糖化血红蛋白达到6.5%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急剧升高。事实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还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病程越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的糖化血红蛋白“界定”越低。据研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升高1.0%,DR风险增加30%。糖尿病病程每增加1年,DR风险增加1.51倍。
因此,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20年后有80%以上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大。
定期检查可有效防控DR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