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病因 > 正文

即时血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意文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8日

  

  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率与红细胞外的葡萄糖浓度成比例,血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血糖水平在一天中随时波动,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健康人体内的波动范围很小(0.1%~0.2%)。血红蛋白的平均寿命长达120天,且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速度与2~3个月内血糖浓度水平成正比。过去30天内、31~90天和90~120天期间的平均血糖水平对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影响比例分别占50%、40%和10%。从这个角度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综合反映了患者过去2~3个月内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平均水平。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已经将其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形成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①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但是,在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是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空腹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就越大。②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明显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明显下降。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③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不受情绪、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它的实际内涵代表的是患者采血前2~3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④白糖化血红蛋白发现以来,临床医生一直利用该指标判定糖尿病治疗是否达标。许多大型的临床研究如DCCT(美国糖尿病控制与慢性并发症试验)和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采用NGSP标准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均证实,持续性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引起的脑卒中降低12%,心脏病降低14%,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下降21%,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和失明下降37%,截肢和致命性外周血管疾病下降43%。

相关阅读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