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病因 > 正文

免疫疾病的“共同通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8日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通过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象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1型糖尿病以免疫调节紊乱为特征,这种紊乱先于显性临床发病。

  人及相应动物模型的1型糖尿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特定等位基因相关联,这些特定等位基因也与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性有关。目前,应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发现一些非MHC位点与1型糖尿病相关,这些位点赋予疾病特定的临时名称:IDDM 1~15。很多临时性位点的遗传学定位与其它的自身免疫/感染性疾病的位点共存或重叠,提示临床上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因学上具有共同通路。

  一、1型糖尿病的研究手段

  1型糖尿病的研究手段可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即传统的候选基因方法和最近出现的反向遗传学方法。候选基因方法目标明确,也有理可寻。该方法通常集中在小量的基因、蛋白质以及信息含量高和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学通路上。这种直接的方法对于分析晚期活动性疾病是合适的,而较新的反向遗传学方法是采用覆盖全部人基因组的大量多态性标记物,对患病同胞或对有多个患病成员的家族进行广泛基因组扫描。基因组扫描方法已经应用于分析常见的复杂多基因病,包括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而且还应用于复杂的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基因组扫描方法已经鉴定了1型糖尿病相当数量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候选易感位点。这些位点通常既包括MHC,还包括许多非MHC候选位点。类似的研究已经在其它复杂的自身免疫/感染性疾病中被证实。在研究包括1型糖尿病在内的一般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没有发现应用基因组扫描方法所确定的候选位点(特异的非MHC基因)是遗传连锁的根源。

  二、自身免疫疾病位点的共存:一种正在形成的模式

  最近,人们发现1型糖尿病临时性位点的位置与其它自身免疫/感染性疾病的位点共存或重叠,这一现象与提到的假说是一致的,即:如同MHC,这些临时位点可能拥有对于正常免疫功能非常重要的共同易感基因或生物化学途径,这些基因或途径可能对不同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调节紊乱的发生起作用,并且免疫调节紊乱可能出现在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研究发现,IDDM2位于11p15.5,在此相同位置上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哮喘和多发性硬化的位点。而位于11p15.5的候选基因是胰岛素基因本身,在胰岛素基因的5′端,同向重复序列可变数(VNTR)的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相关。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此位点的共存提示,无论在IDDM2的位点上最终发现的确切基因是什么,都可能在自身免疫发展中起广泛的作用。目前所确定的1型糖尿病的大多数(15/17)临时位点,同其它自身免疫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共存或重叠。有人提出,自身免疫位点的共存可能是由于共同的生物学通路,在人类疾病和动物模型中,与自身免疫或感染性疾病有关的都要使用这条通路。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