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老赵糖尿病过程:
老赵今年60岁,与共和国同龄的他,身材也随着生活的改善而日益发福,最高体重纪录曾达到100kg,用赵阿姨的话讲就是“他裤子的肥瘦跟长度一样长”。熟识他的人都说已不太记得他瘦时的模样,这么估算下来,应该胖了有20几年了。起初,老赵很是不以为然,“胖点有什么,看起来富态”。因此,也就没有太重视过自己的体重,依旧照吃照喝,大鱼大肉来者不拒。10年前,从未有高血压家族史以及病史的他,突然患上了“中风前兆”,一查血压,高压竟然达到180mmHg,从此,老赵成了高血压一族,每日一粒的降压药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虽然如此,老赵还是我行我素,生活习惯依旧未有任何改变。
让老赵没想到的是,在今年3月份的例行体检中,报告结果竟然显示“空腹血糖16.8mmol/L、尿糖+++”。医生很明确的说“你得了糖尿病”。老赵有些意外,家里从未有人得过此病,而且他也不喜欢吃甜食,为什么会得上糖尿病呢?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到了老赵的首诊医生,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专家罗璐。
糖尿病发生的机理
肥胖者体内的脂肪含量或者脂肪相对于体重而言,过多了。从而导致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的代谢紊乱。而胰岛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血糖激素。人在进食后将大量的糖份吸收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只有依靠胰岛素,血糖才能进入细胞,被人体利用,同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被胰岛素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肥胖者的细胞,特别是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为满足代谢的要求,胰腺必须分泌比正常值高出5-10倍的胰岛素,也就是说肥胖者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胰岛素,以使葡萄糖得到正常利用,因此,久而久之,胰岛素长期大量的不恰当分泌,就会造成合成胰岛素的功能逐渐衰竭,最终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听了罗主任的介绍,大家应该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肥胖可以说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罪魁祸首,现在大家可能比较关心的问题是,所有的肥胖人群都会发生糖尿病吗?肥胖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几率到底是多少呢?罗主任给了我们一组数据,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肥胖人群中超过20%的人会患上糖尿病
正常人群,糖尿病发病率为:6~7%,肥胖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平均为正常人群的4倍以上。
BMI在23~25之间的妇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BMI小于22的妇女的4倍;BMI大于35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BMI小于22的人群的93. 2倍。因此,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与体重指数成正比,体重指数越高,2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越高。
也就是说我们正常人中当,差不多每100个人当中就有6个可能会发生糖尿病,而肥胖人群中,每100个就会有20几个患上糖尿病,发病率可达到20%以上。
腰围超标危险更大
那么,什么样的体重水平才算是肥胖,胖到什么程度才会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呢?
罗主任说,衡量肥胖的方法有几种。最常用的是体重指数,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BMI指数:BMI=体重(kg)/身高(㎡)。
※WHO肥胖诊断标准为:
正常:18.5≤BMI≤24.9
肥胖前期:25.1≤BMI≤29.9
Ⅰ度肥胖:30.0≤BMI≤34.9
Ⅱ度肥胖:35.0≤BMI≤39.9
Ⅲ度肥胖:BMI≥40.0
※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诊断建议为:
正常:18.5≤BMI≤22.9
超重:23≤BMI≤24.9
肥胖:25≤BMI≤29.9
严重肥胖:BMI≥30
※中国肥胖工作组关于肥胖病诊断的建议:
正常:18.5≤BMI≤23.9
超重:24≤BMI≤27.9
肥胖:BMI≥28
除了BMI指数,腰围的大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现在认为,腰围比体重指数(BMI)更能说明问题,这是国际糖尿病联盟下的一个新的定义,中心性肥胖对于诊断糖尿病的意义更大。
腰围:男性>85cm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