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病因 > 正文

老糖友的心理问题干预治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8日

  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疾病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明显的。如患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其记忆力明显低于正常老年人,患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容易变得焦虑、急躁、恼怒。一些长期被疾病折磨的老人,心情通常恶劣、沮丧、抑郁、消沉,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整天沉默寡言、心情沉重,不愿与任何人接触。有的人“破罐子破摔”,不与医护人员合作,不遵医嘱服药;有的老年患者因久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靠他人照料伺候,时间一久,觉得自己成为了家人或亲友的累赘、负担,思想焦虑、内疚、痛苦,产生不如早死的念头。

  老年患者的上述心理状态,不仅对治病无益,还会加重病情的发展,使病体更难早日康复。因此,及时排除久病老人的消极心理情绪,对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人到老年,随着健康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或多或少也会产生一些变化,如失落感、孤独感和恐惧感。由于以上心理特征,老年人更加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呵护,特别是从尊重、关怀、社会交往和保健服务四个方面,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治疗、安慰与解释。解释在心理治疗中最为重要,说明道理,语句肯定,使患者有安全感、依赖感;安慰时注意尺度,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加重其多疑心理,耐心诱导老年病患者从心理问题中解脱出来,尤其是丧偶的老人。

  缓解压力的几种方法

  1.要正确对待疾病。俗话说得好:“人吃五谷,哪能无病。”人到老年,机体逐渐老化,易生各种疾病,本是意料之中的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每位老年人对晚年生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2.既来之则安之。患上疾病,就应该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及时排除各种影响治病的消极心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绝大多数疾病都是能够得到治疗,或使病情减轻的。老人对治病应抱有信心,不急躁、不消沉、不畏惧,始终保持镇定、冷静、沉着、乐观、开朗的心情,与病魔顽强抗争。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