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病因 > 正文

从有效降糖到精细降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8日

  确诊,也就意味着糖尿病病友从此将终身为控制血糖而战斗。因为只有血糖的平稳控制,才能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才能使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有了实现的前提。

  其实,绝大多数糖尿病病友都很关心自己的血糖是否已经控制好了?治疗方案是否最合适自己?

  病友李先生,一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时因血糖太高(空腹血糖13.5毫摩尔/升,餐后血糖19.1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9.2%)就直接开始胰岛素治疗,并一直使用至今,血糖控制较理想。每次就诊他都会向医生提出“想停用胰岛素”的要求,但答复多为“血糖挺好的,治疗方案就别改了,否则血糖有可能会不好”,或“停也行,但停之前最好能先检查胰岛功能,再决定是否能停。”尽管李先生工作繁忙,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对于这种不确定的答复,他感到非常困惑。

  像李先生这样的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因血糖太高而开始胰岛素治疗,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其病情与其他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友有所不同。作为新确诊、病程短的患者,尽管胰岛B细胞已有损伤,但高血糖的有效控制,对胰岛残余B细胞功能是一种保护和恢复。因此,绝大多数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友,早期胰岛素的使用属于短期阶段性治疗,目的是迅速降低血糖,保护胰岛B细胞。对此,医学界也已达成共识,建议对这类确诊时血糖较高的患者,应尽早短期使用胰岛素,一般推荐使用2周~3 个月。

  从治疗过程看,这类病友的治疗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⒈有效降糖。使血糖从高水平降至接近正常,这个阶段降糖是首要而重要的目的。因此,确定的治疗方案也许并不是最适合病友的个体情况,但却能迅速而有效地降低血糖。

  2.精细降糖。当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时,这个阶段的降糖要求则是安全有效地使血糖达标。此时,治疗方案是否个体化、低血糖发生是否最少、能否保护残余的胰岛B细胞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交谈中李先生曾提到“血糖刚降下来的时候,人感到轻松多了。但现在经常在中午十一点和下午四点左右感到乏力,稍微吃点水果就会好多了。对此也已经习以为常了”。其实,李先生在血糖控制(有效降糖阶段)后,早就应该调整治疗方案(精细降糖阶段)了。正确的做法是逐渐减少胰岛素剂量直至停用胰岛素,他就可以避免因未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而出现低血糖频发的现象。

  病友陈先生,体型偏胖(体重指数BMI 27.3千克/米2),确诊为2型糖尿病后开始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一个月后查空腹血糖约7.9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约10.4毫摩尔/升,即开始每天早餐前服用格列美脲1毫克。复查血糖降至5.6毫摩尔/升左右,但每天不到中午就感到饥饿难忍,中餐进食量也较服药前明显增加。他感到非常疑惑:“血糖正常了,但饭量却越来越大,不会有问题吧?”检查显示,陈先生的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但3小时血糖偏低,为3.7毫摩尔/升。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