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症状 > 正文

做好糖尿病的“监测工作”!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8日

  糖尿病是一组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病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自我管理,驾驭好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示“糖尿病自我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战胜糖尿病的基础”。我是消瘦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男,75岁)。1997年12月经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确诊为2型糖尿病。我把病情监测比作“侦察兵”,当好“侦察兵”,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总结十年来的实践经验,有以下体会,供病友参考。

  1.监测血糖要“点、线、面”结合。“点”即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线”即每天监测7~8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和凌晨血糖);“面”即糖化血红蛋白(反映2~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化血清蛋白(反映近两周的血糖水平)。结合自己的病情,做到“控高防低求稳”,即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力求血糖长期稳定(空腹血糖在5.0~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0~8.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5.0%~6.0%。

  2.初战必胜,持久达标。我在1998年5月第一次查糖化血红蛋白为5.7%,近十年来仅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为6.9%,其余时间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都小于6.0%.去年测了两次糖化血清蛋白和三次糖化血红蛋白,都在理想水平,分别为5.0%、5.1%、5.3%。

  3.综合治疗,全面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达标的“金标准”,不是糖尿病治疗达标的“金标准”。吕仁和教授在1997年初提出“二五八”的糖尿病治疗原则,就明确指出:“糖尿病的治疗应以健康长寿为奋斗目标,为此要重视以下五项指标: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②血脂;③血压;④体重;⑤症状。最新研究证明,只重视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是不够的,要使五项指标都达到理想水平,病人必须学会并用好治疗糖尿病的综合措施。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