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水平是确诊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可以说空腹血糖高于6.1毫摩尔/升(110 毫克/分升)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就算是不正常了,不管什么时候血糖水平超过11.1毫摩尔/升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但有些人对糖尿病的确诊还是存在误解,一些本来没有糖尿病的人,因为某些现象而过度紧张把自己当成病人,而有些已经是糖尿病的人,却可能没有检查出来而延误了治疗时机,这都会给糖尿病的诊治带来麻烦。
因此糖尿病专家提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可累及人体多个器官,特别是眼睛、肾脏、神经、以脏以及血管造成长期损害,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诊断糖尿病时需认清如下三个糖尿病诊断误区,正确对待疾病才是健康养生之道。
一、尿中有糖就一定是糖尿病——错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尿中必定有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其实,这种认识不全面。如果查出尿中有糖,就认为一定有糖尿病是不对的,因为,正常人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内,肾小管内的葡萄糖绝大多数被重吸收入血,故尿中无糖,因而检查尿糖是阴性。只有当血糖超过了一定的浓度时,肾小球滤液里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剩余部分随尿排出形成尿糖,这便是通常情况下患糖尿病时尿糖呈阳性的道理。
二、尿中无糖就不是糖尿病——错
糖尿病,糖尿病,尿里没有糖,就自然不是糖尿病。尿里是否有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方式标准之一吗?糖尿病一定会有尿糖现象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就会升高,但是只要不超过肾糖阀就不会出现尿糖现象,临床上把它叫做隐性糖尿病。只要控制饮食,就能控制住糖尿的发展,但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病情或给予足够的重视,病情就可能继续发展,导致严重后果。换言之,是否有糖尿跟血糖高有关也与肾糖阀有关,有些糖尿病患者也有可能尿中无糖,所以并不能把它当成诊断的标准。我们提倡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每年应做一次“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时确诊或排除隐性糖尿病。
三、空腹血糖正常就可排除糖尿病——错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