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降压治疗需谨慎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 ,其病因以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为最常见 ,尤其以血压的突然增高为脑出血的关键诱因。因此 ,针对脑出血的治疗 ,应当重视调整血压。
但应当明确的是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强调的是对血压的监测及对血压的调整 ,并非一定要降压。即便需要降压治疗 ,也应当谨慎从事 ,切忌将血压降得过低 ,或过快地将血压降下来。这是因为脑出血可致颅内压增高 ,若一下子将血压降得又快又低 ,就会使脑血流灌减少 ,结果造成脑缺血缺氧加重 ,反过来加重脑水肿而使颅内压更趋增高 ,甚至引起脑疝及呼吸衰竭 ,增加死亡率。
所以 ,专家告诫人们 ,高血压性脑出血时 ,不急于降压 ,重视血压监测即可。只有当收缩压高于 24.0~ 25.3千帕 ( 180~ 19 0毫米汞柱 ) ,舒张压高于 14.0~ 16.0千帕( 1 05~ 120毫米汞柱 )时 ,才考虑采取降压措施。同时应当意降压速度不宜过快 ,降压幅度不宜过大。具体标准为两小时降压幅度不超过 30% ;先将收缩压降至约 24.0千帕 ( 180毫米汞柱 )、舒张压约为 14.0千帕 ( 105毫米汞柱 ) ,再逐渐降至病前基础血压或收缩压为 21.3千帕 ( 160毫米汞柱 )、舒张压为 12.0千帕 ( 9 0毫米汞柱 )水平。待脑水肿消失 ,出血停止 ,病情好转且稳定后 ,可降至 18.0/11.3千帕 ( 135/85毫米汞柱 )以下的理想水平 ,以防止再次发生脑出血。
实践表明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调整血压是非常关键的 ,只有科学合理地调整 ,才能有利于止血 ,减轻脑水肿和促进康复。
延伸阅读
防止脑出血复发关键是控制血压
研究显示常服止痛药增加患高血压危险
陌生的“高正常血压”
透过眼睛“看”清高血压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