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高血压

首页 > 内科 > 高血压 > 治疗 > 正文

分享高血压的治疗经验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9日

事实证明高血压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及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将大大增加。由此可见我国防治高血压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为此有关专家对如何有效地防治高血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得出了如下三个重要结论

1收缩压比舒张压的升高更危险

上个世纪70年代人们认为收缩压是随着人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因而对于收缩压的升高没有特别重视并认为舒张压的升高对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更大的影响。到了80年代末期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人们逐渐认为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升高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是相似的。

进入21世纪以后多项大规模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观点认为收缩压是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更加危险的因素;收缩压的升高可使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1.5~1.6倍可使患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8~26倍可使患者患心衰的危险增加1.5~2倍可使患者患外周血管病的危险增加1.8~2.1倍收缩压越高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就越大。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收缩压的升高更应该加以重视。

2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的效果更好

较早的观点认为治疗高血压应该先从单独使用一种药物开始当进行这样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时首先要考虑增加药物的剂量而不是增加药物的品种。联合国高血压诊断治疗评估委员会曾经把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α受体阻滞剂作为单独使用的一线降压药推荐给各国民众。

而最新的观点认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应该选择联合用药。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单一用药的患者比起联合用药的患者来说对高血压的控制率较低不良反应多并易使患者产生对药物剂量的依赖性。单一用药仅能使40%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实现降压达标而联合用药可使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比单一用药的达标率要高一倍。联合用药可充分体现作用机理不同的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优点较好地发挥它们协同降压的作用增加降压的稳定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能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

2003年美国一个关于防治高血压的报告(JNC7)中提出为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达到目标水平(即140/90毫米汞柱)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的实际血压比标准的血压高20/10毫米汞柱其初始的治疗就应该使用两种降压药其中一种应为噻嗪类利尿剂。2003年欧洲的“高血压指南”中指出利尿剂适合与绝大多数其他种类的降压药联合使用。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可明显提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的降压效果。小剂量地使用氢氯噻嗪可使50%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且不会引起患者的代谢紊乱。

3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加上小剂量的利尿剂对降低收缩压有明显的优势

研究表明在诸多降压药中氯沙坦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对脑卒中的防治更为有效。在高血压伴有左心室肥厚和有房颤病史的患者中使用氯沙坦治疗可使其脑卒中的发生危险降低45%可使其死亡的危险降低42%。在已经发生了脑卒中的患者中使用氯沙坦治疗的患者要比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所受到的神经损伤要轻得多。

从药物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依存性、对疾病的控制率等多个方面考虑选用降压效果好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有着更大的优势。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加上小剂量的利尿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它可有效地降低收缩压对治疗高血压合并有房颤、左心室肥厚和脑卒中的患者有着独特的优势。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