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检查 > 正文

糖尿病管理关键:血糖监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8日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而中国尚无统一的针对医院和患者的血糖监测使用规范。为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和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的认知,健康报社和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于2月14日联合举办了中国血糖监测管理规范专家研讨会,来自各地的30多位内分泌科专家参加了研讨。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特殊概念,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监测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医生和患者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血糖仪多测量指尖的全血,可在5~20秒内获得血糖的数值。在医院,除了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和与糖尿病相关的状态时静脉取血后采用生化仪测定血糖的水平外,一般也是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住院患者的血糖。在大型生化仪器上测量的血糖值较准确,但因从取静脉血到在生化仪上测出血糖值往往需要1~2小时的时间,所以不方便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血糖管理。smbg 还是患者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的感性工具。

  自我血糖监测在现代糖尿病的治疗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便携式血糖仪可分为个人用和医院用两种类型。医院用血糖仪价格昂贵,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在国外发达国家,个人用血糖仪多在家庭使用。但基于我国的经济情况,许多医疗机构仍采用个人用血糖仪在医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集体性的使用。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可能在我国是独特的。在我国,个人用血糖仪的年销售量接近80万台,血糖试纸的消耗量也接近3亿条。因此,在糖尿病的管理中,科学和合理地使用血糖仪和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最近,卫生部针对在医疗机构中多个人共同使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的做法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的通知”,规定:“可重复使用的采血笔只限于一名患者专人专用,禁止用于多名患者。对不同患者进行监测血糖采血操作时,必须使用一次性采血装置;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装置不得重复使用。”该举措从杜绝患者间交叉感染的角度规范了在医疗机构的血糖监测行为。此外,我国有部门建议临床上不使用基于某种酶学监测方法的血糖检测仪的作法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中引起了不同看法。

  在本次中国血糖监测管理规范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对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在多个方面统一了认识。大家一致认为:

  1.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我国,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需要加强。但是,必须认识到血糖监测的数值本身是不能对血糖有直接作用的,医生和患者必须掌握如何解释血糖监测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治疗行动后,才能看到血糖控制的改变。

  2.在医院采用便携式血糖仪实施血糖监测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操作,避免造成患者间、医患间的交叉感染。在采血笔的使用上,应该做到真正的“一人一笔”,而不是将笔消毒后再给其他的人使用。一次性的采血器因使用后针头被隐藏,减少了交叉感染和医务人员被针头刺伤的机会,应该被提倡使用。

  3.目前没有统一的对血糖仪进行质控的手段,但是每一种血糖仪均有专用的质控液。应按照仪器的要求定期使用质控液进行仪器检测精度的检查。操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后才能操作。

  4.目前在我国使用的血糖仪适用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要注意选用合适的血糖仪以减少监测误差发生的可能性。如在缺氧的人群,比如呼吸衰竭、心衰、严重感染、在高原的患者,使用基于葡萄糖氧化酶原理的血糖仪,可能出现检测误差。接受含麦芽糖药物治疗的患者,比如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和接受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者,如果使用基于葡萄糖脱氢酶原理的血糖仪,可能出现检测误差。

  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smbg,是“自我血糖监测”这个特有名词的英文缩写。严格来讲,smbg应该是病人使用便携式的血糖仪在家里测量血糖。但在我国,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医院还没有做到使用医院专用的快速床边血糖监测系统来监测住院患者的血糖变化,而是使用个人使用的血糖仪监测血糖。此外,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不能负担购买血糖仪和血糖试纸的费用,在医院的门诊也使用个人血糖仪检测门诊病人的血糖。

  smbg是一个监测手段,反映血糖的即时变化;也是一个指导手段,同时它还是一个教育工具。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smbg还可以发现低血糖的趋势。

  血压、血脂、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受关注的三个最重要指标,其中血糖监测的次数比前两个要多得多,并且还不容易控制好,这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挑战。但是,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治疗中起不起作用,需要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来回答。

  dcct研究告诉我们,自我血糖监测在使用胰岛素患者的血糖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两组: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注射胰岛素的强度不一样,主要根据血糖监测的数值来决定胰岛素的注射量。强化组要求每天自我血糖监测4次以上,并根据此结果调节胰岛素剂量、饮食和运动。dcct完成之后,积累下来的血糖监测次数是30多万次。在另外一组,主要目标是控制高血糖,让病人没有症状,每天注射胰岛素1~2次,或者进行血糖监测,或者是尿糖监测。

  在这种不同的治疗模式下,人们看到了强化血糖控制的益处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胰岛素的强化治疗犹如人类在尽量模仿β细胞的功能。如果用β细胞做一个比喻的话,我们做的血糖监测实际上是感知血糖的变化;而医生、护士和病人则像β细胞内的电位变化和钙离子通道变化导致一定量的胰岛素分泌一样,通过血糖仪了解葡萄糖的量,并根据我们的知识、经验,以及我们对治疗手段掌握的程度,决定用多少胰岛素,最后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在dcct中也可以看到,虽然通过降低血糖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但是也有严重的低血糖发生。这提示我们,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病人中,血糖的监测目的不仅是要发现高血糖,而且越接近于正常的血糖控制的时候,越要注意发现低血糖。根据低血糖发生的情况来调整治疗,和发现高血糖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但是,在饮食运动和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虽然也作了许多临床试验来评价smbg的作用,研究结果间却存在矛盾,尚需要进一步评价。

  当前,国际上有一个独立的学术组织“国际自我血糖监测研究组”。这个组织的成员认为,血糖自我监测必须是整体的糖尿病管理方案中的一部分。只有把血糖监测的数值进行合理解释,并且在合理解释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行动,才能看到它对血糖水平明显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

  自从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血糖仪问世以来,血糖仪经过多次革命性的改良,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血糖仪不仅在外观作了重大人性化改进,更在精准性上做足了文章,使血糖监测数据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血糖仪需血量也从原来的20μl减至1μl左右,反应时间从最早的2分钟减至5秒左右,大大减轻了病友的痛苦,也提高了大家监测的频率。然而时间越短、血样量越少,对仪器的挑战就越大,在技术层面已达到或接近极限。

  把血糖仪称作“血糖监测系统”可能更为贴切,它是一个完整的采血、检测、分析等过程的综合反映,仪器只是一个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检测器,主要技术含量都在一张张小小的“塑料片”内部,而试纸的核心就是生物酶,不同酶和辅酶有不同的特性,检测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也各不相同。现在血糖试纸常用酶主要为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脱氢酶两种,各有特点,对氧含量、药物、其他糖类物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但由于反应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因此测量结果容易受血氧含量影响而造成结果出现偏差;试纸也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一般应在开封后3~4个月内用完。葡萄糖脱氢酶不受血液或空气中氧分子的干扰,试纸一般可以使用至标明的有效期,但是由于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辅酶和介质的参与,有些辅基如吡咯喹啉醌(pqq)可能与注射用麦芽糖、口服木糖和半乳糖发生反应,造成结果假性升高,所以除应用含有上述糖类的患者之外,葡萄糖脱氢酶技术可应用于其他合适的患者。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