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冠心病

首页 > 内科 > 冠心病 > 护理 > 正文

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8日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被认为是反映心室复极离散程度,即心肌电不稳定性的简单无创指标。既往对qt间期延长会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等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qtd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qtd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qtd的临床意义。

    资料和方法 选择86例冠心病患者全部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男性71例,女性15例,年龄33~70(54.4±8.8)岁。其中心绞痛组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61例。对照组正常健康者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0~70(52.3±7.4)岁。qtd测量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记录,选择①波形清楚,剔除t波不清楚或tu分界不明显的导联,每例可测导联不少于9个;②均为窦性心律无传导阻滞;③除外服用过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及家族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者;④测量方法:qt间期起点为qrs起点,终点为t波下降支与等电位线交点。每个导联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的qt间期,取其平均值,以不同导联最长qt间期(qtmax)与最短qt间期(qtmin)的差值即为qtd。qtd检测后1周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或其大分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为病变血管。所有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做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组qtd(66.48±22.36);陈旧性心肌梗死组qtd(69.17±12.54);正常对照组qtd(22.20±6.22)。冠心病2组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qtd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单支qtd(52.13±9.12);双支qtd(99.86±11.42);3支qtd(79.01±12.43)。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病变部位的qtd:下壁(69.08±12.41);前壁(68.74±12.58);前间壁(70.18±13.7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冠心病组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qtd测定值随着冠状动脉受累的支数增加而增加,qtd与心肌梗死部位无关。说明qtd可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据文献报道qtd延长与中度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有线性相关,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指标,qtd作为无创性的检查已逐渐应用于心血管病的监测,冠心病qtd增加的重要机制是心肌缺血导致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qtd较传统qt间期更能反映心肌复极的时间差异。新近的研究表明,心室肌中层m细胞单相动作电位延长和心室肌内膜、外膜及中层m细胞之间不应期的不一致,最终导致qtd增大。zabel等用动物实验证明,体表心电图qtd与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时间离散度显著相关(r<0.6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使节段性复极差异加大,临床上缺少有效的检测项目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中qtd已确立一定的临床地位。本组结果提示qtd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诊断指标,可用于胸闷、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

    刘彤梅(100037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林淑娟(100037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陈刚(现在黑龙江省医院公费心内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30)

    张俊玲(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东颖(华北石油总医院)

相关阅读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