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尿失禁保健 尿失禁不仅带来一系列烦恼,更会诱发泌尿系感染,重要的是发现上述情况后及时就诊,得到医生的帮助与指导,切莫讳疾忌医,将小问题拖成了严重的疾病。偶然发生的尿液少量不……
尿失禁不仅带来一系列烦恼,更会诱发泌尿系感染,重要的是发现上述情况后及时就诊,得到医生的帮助与指导,切莫讳疾忌医,将小问题拖成了严重的疾病。偶然发生的尿液少量不经意漏出,对生活和工作均无明显影响,并不需要就诊和治疗。但是,如果在咳嗽等轻微腹压增加因素作用下,即可出现尿液漏出,并经常使内裤浸湿,影响日常生活,则应及时诊治。
大多数压力性尿失禁病人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盆腔肌肉训练而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但起效慢,需患者持之以恒进行锻炼。此外还可以服用增加尿道压力的药物以快速改善症状,以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药物如麻黄素等尽管疗效确切,但由于其常见的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心血管副作用使老年患者难以耐受,近年来由于医药科技的发展,开发出副作用小、疗效佳的新一代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药物如管通等。尿失禁患者日常保健方法:
盆底肌肉锻炼,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法。行为治疗具有很大的潛在的好处,危险性很小,而且对于压力性与急迫性失禁都有效。对于可能有发生手术併发症和/或药物副反应危险的老年女性,可能具有重大的价值。医学界在40年代末就用此方法治疗本病。盆底肌锻炼的5年治愈率或明显改善率高达60%。
盆底肌锻炼:即自然收缩盆底提肛肌,每日3次,每次至少进行15~30下,每下持续10s以上;耻骨肌锻炼为排尿过程中主动中断排尿,之后并再继续排尿的重复锻炼,有助于尿道括约肌功能的恢复。
膀胱功能锻炼:膀胱过度活动病人的首选方法。即按规定时间排尿,并逐渐延长排尿的时间间隔,以逐步增加膀胱容量, 用意识控制膀胱的感觉刺激,重建大脑皮质对膀胱功能的控制,最终恢复正常的排尿方式,将排尿次数降低在每3-4小时一次。
盆腔生物学反馈治疗:即将不同规格的阴道圆锥置入阴道内,让患者收缩阴道将其夹持住,并逐渐增加圆锥的重量,以增强患者阴道的收缩力。生物学反馈治疗可外接测压装置,对阴道收缩力进行测定,并通过测压装置屏幕显示给患者,直观地指导患者正确掌握收缩方法,提高盆底锻炼效果。
有学者统计分析,约有7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过加强盆底肌张力的锻炼而使症状得到减轻或获得纠正。其方法为:每日进行45—100次紧缩肛门及阴道运动,每次3—5秒;平躺在床上,每天至少进行仰卧起坐运动2次;平卧在床上进行快捷而有规律的伸缩双腿运动,每日3次;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于盆底肌张力的维持或提高。这些方法简单、有效,坚持3~6个月,有效率可达70%~100%,无任何副作用。阴道托、尿垫等对难治性患者可作为支撑阴道,收集尿液的辅助性治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