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
定义明确了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肯定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学说",确立了抗炎治疗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线治疗。
目前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是: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几十年来,由于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认识不足,有关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一直存在着较大分歧。70年代,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于过敏源刺激,支气管痉挛、气流受阻这样一种功能性疾病。解痉治疗做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线治疗,但随着支气管解痉剂(β2受体激动剂)的大量应用,哮喘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升高。如新西兰出现过二次哮喘死亡率增高,一次是60年代中到70年代初,大量使用异丙基肾上腺素;一次是70年代末大量使用丙喘宁。据分析上述二药的销售量与当地哮喘的死亡率呈正相关。当新西兰政府限制该二药的使用后,死亡率亦随之下降。该现象使人们沉思哮喘并非是单纯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80年代末迄今,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免疫学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并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公认。
近10年来,随着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观点,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4年在who的指导下,国际哮喘专家小组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我国于1997年制定了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根据上述两个文件实施情况和研究进展,2002年"创议"和"指南"都做了相应的修改。这对于规范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管理和预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做一介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近二千万人、全世界约1.5亿人罹患此病。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增高趋势。我国华南地区1980年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9l%,而1998年上升为5%,香港1986年儿童哮喘患病率为6%,而1996年上升为12%。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哮喘病。该现象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国政府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延伸阅读:
各类哮喘的治疗
我哮喘病研究所为国家中医药研究院所设的只用大剂量中草药彻底治疗咳喘病的单位,早已研制出治疗各类哮喘的中草药方剂系列,一般不需要病人亲自来诊治。请各位家属舆患者稍安勿躁,要确信咳喘病是能治好的,关……更多>>
支气管哮喘怎么鉴别?
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喘息型须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前者得病年龄较晚,家庭史和家庭过敏史不显著;先有咳嗽及咳痰症状,以后才发展有喘息症状;在秋冬季节或感冒时症状加重;咳嗽、咳痰及喘息迁延不愈,早晚咳痰,呼气延长,有时肺底可听到湿口罗音或哮鸣音。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肺功能改善不明显。而支气管哮喘病人则常自幼得病;有明显家庭史和过敏史,无慢性咳嗽、咳痰史;季节性强;哮喘……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