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病因 > 正文

血糖监测是良好控制血糖的手段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8日

  长期把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和减缓慢性并发症的益处,在多个大型循征医学的研究中得到充分证实。例如著名的DCCT(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和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两项研究中显示,持续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有效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且对预防并发症而言,糖化血红蛋白没有低限阈值。近期的强化血糖的研究也都得到相似的结果,所以2005年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在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值是: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6.0mmol/L和餐后1~2小时血糖<8.0mmol/L。但在患者的血糖控制中,糖化血红蛋白<6.5%的比例很低,即使在城市大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也只有25%左右。

  血糖监测的指标与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

  由于轻中度高血糖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血糖监测是了解血糖水平的惟一方法。血糖监测的指标有两大类,一类是代表长期血糖的指标,一类是点血糖指标。前者有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后者包括多点的餐前、餐后和睡前血糖等。

  血糖不能长期控制在良好范围内的原因很多,诸如患者教育的普及力度尚不够广泛、医生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规范化尚待进一步加强、患者没有认识到长期规律的血糖监测和治疗的密切配合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等。

  为什么以血糖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血糖水平过高而引起组织、器官功能及结构异常的疾病。以组织、器官已经出现了损害再做出糖尿病诊断,则为时过晚。利用血糖引发的特征性病变诊断是合理的。但血糖是一种连续的变量,用一点血糖的水平作为疾病的诊断切割点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糖尿病血糖诊断标准的确立是一种相对水平。

  在群体中,血糖水平的切割点可因种群、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正常与异常高血糖状态之间的切割点是人为确定的,但对临床防治至关重要。糖尿病诊断切割点划定的主要依据是血糖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同时根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需要,也要考虑卫生经济学、人群对疾病概念的承受能力等因素。

  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意义

相关阅读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