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病因 > 正文

站在“糖人街”口...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8日

  什么是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IGT)是由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过渡的异常糖代谢状态,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后血浆血糖值处于7.8~11.1毫摩尔/升之间,称为单一IGT。如空腹血糖6.1~7.O毫摩尔/升,则称为合并有空腹血糖异常。目前认为,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经历IGT阶段,故又称为糖尿病前期。若病情进展,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时,即进入糖尿病阶段。

  糖耐量受损者心血管患病率高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CVD主要是指大血管病变引起的临床病症,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表明,IGT阶段CVD的风险已经升高。可能已接近糖尿病患者。IGT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其冠心病的发病率大约为6%~1

  0%。男、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分别为正常人的1.9和1.6倍,脑卒中危险性为正常人群的近2倍。我国心脏病调查亦显示。约有77%的冠心病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干预研究(DIS)结果发现。餐后血糖每增加1毫摩尔/升,心梗及心脏性死亡的危险性即增加13%。IGT者的CVD或冠心病的死亡风险大约是正常糖耐量者的两倍以上。

  IGT者除本身为CVD的危险因素外。常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有充分的证据表明。IGT阶段不仅已经有了心血管发病机制的启动。而且存在上述诸多心血管危险因子的聚集。血脂异常在正常糖耐量向IGT的进展中已显现.血浆甘油三酯每升高1毫摩尔/升。冠心病的危险可以升高14%(男性)和37%(女性)。另有研究提示,IGT者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表现为昼夜间血压差值减少的趋势。说明IGT者已伴有早期高血压表现。因此,lGT阶段不仅携带多个危险因子,且在诸多CVD危险因子中的危害性可能最大。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将lGT人群看作是与其他CVD危险因子同等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防治糖耐量受损,重在早期干预

  防治糖耐量受损,重在早期干预

  IGT不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CVD的危险性亦明显升高。遏制糖尿病,须从防治lGT着手。

  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增加、体重减轻、戒烟等是最基本的干预措施。相关研究报道,IGT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3年后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8%。同时血压、体重较前亦明显下降,而未经任何干预措施的IGT者糖尿病发病率高达68%.。由此可见,行为干预不仅可预防糖尿病,且对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有益,可减轻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整体健康。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