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自我监测是一种让糖尿病患者能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和病情的十分有效的工具,监测血糖对于控制糖尿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一天监测血糖的时间分布为七个点,分别为早餐前空腹血糖、午餐、晚餐前血糖,三餐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那么各个监测点对于血糖的控制有何意义呢?
1、空腹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较好的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微量的胰岛素持续不断的分泌)水平及肝脏葡萄糖输出情况。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即病情轻重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监测空腹血糖。
2、 餐后2小时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正常人餐后1小时胰岛素的释放量是空服的5-10倍也无高峰延长)。若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无胰岛素抵抗现象。则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4.6~7.8 mmol/L.
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高。说明基础分泌尚可,餐后的大剂量释放欠佳。同时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较好的反映进食与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