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其中我国约占1/5。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压力的逐渐加大,以及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年龄构成的日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还不到1%,但去年调查却显示我国的主要城市中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1%。
糖尿病的发病趋势是什么?该怎样减低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费用等?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解放军第306医院的许樟荣教授。
老病种的新特点
城市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在这样安逸的生活环境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疾病的危机,糖尿病正是其中之一。对于这一问题,解放军306医院的许樟荣教授认为,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是避免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良好的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 “少吃一点,多动一些”,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对于糖尿病的发病率激增,许樟荣教授不无担忧地说:“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渐丰富的饮食文化带给大家美的享受的同时,号称健康杀手的‘肥胖’也悄悄来临,并逐渐蔓延到儿童青少年,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糖尿病本来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疾病,但近几年,20多岁、30多岁、40出头的青壮年患者已占据相当比例,甚至十几岁的儿童青少年发病人群也逐年增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这不能不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所以,2007、2008连续两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都是‘糖尿病与儿童青少年’。另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卫星城的快速发展,农民富裕起来了,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防病意识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这就又导致了糖尿病患者在农村的激增。对于这些地区来说,了解糖尿病、预防和防治糖尿病的工作却还相对滞后,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就愈显重要。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调查中显示,大城市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农村糖尿病患病率则更低,尤其是偏远山区如贵州、四川。但目前有的农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城市,例如北京的昌平、大兴等郊区。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是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一直都是猝死的重要原因,根据2004年的心脏调查发现,冠心病急诊病人中有76%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异常,所以说,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必须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糖代谢异常。
看病省钱四绝招
糖尿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可引起许多急、慢性并发症,造成人们生活质量下降,劳动力丧失,寿命缩短;糖尿病又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一旦患病,难以治愈,常需终身治疗,因此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据调查,过去十年间,我国糖尿病直接医疗费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9.90%,超过了同期GDP以及全国卫生总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成为治疗费用上涨速度最快的慢性疾病种之一。因此,糖尿病病人在治疗期间该怎样去用最少的钱起到最大的作用,已成为大多数患者的共同问题。
看病省钱四绝招
糖尿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可引起许多急、慢性并发症,造成人们生活质量下降,劳动力丧失,寿命缩短;糖尿病又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一旦患病,难以治愈,常需终身治疗,因此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据调查,过去十年间,我国糖尿病直接医疗费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9.90%,超过了同期GDP以及全国卫生总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成为治疗费用上涨速度最快的慢性疾病种之一。因此,糖尿病病人在治疗期间该怎样去用最少的钱起到最大的作用,已成为大多数患者的共同问题。
对此,许樟荣教授的看法是:
一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的国内、国际上对糖尿病的研究看,在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如果患者能够积极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将会使由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到糖尿病的危险性降低50%。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减少医疗费的支出。
另一方面是,患者在检查出自己患有糖尿病后,应及早进行治疗,在发病早期很好地控制好血糖、血压等,就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研究表明,81%的糖尿病相关医疗费是花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上。因此及早控制好高血糖,例如对于经过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某些发病时血糖很高的糖尿病患者,及早地开始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降低高血糖危害,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更多B细胞功能,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全球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美国糖尿病学会2型糖尿病共识中均推荐,在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情况下,应尽早启用胰岛素治疗。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