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炎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类肝脏疾病。在肝炎之中,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多见,它是由嗜肝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目前发现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己、庚型七种,其中甲肝、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乙肝、丙肝、丁肝、己肝、庚肝主要经血(包括血制品),母体胎盘,手术、注射、针刺等医疗途径传播。其轻者为肝炎病毒携带者,这种病人可无任何症状,肝功能正常,腹部B超肝脏无形态学改变。重者可出现急慢性肝炎,甚至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重症化和癌变,这类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肝区不适或疼痛、乏力、纳呆,甚至厌油、腹胀、巩膜黄染、腹水、肝脾肿大、少尿水肿等症状体征。至于肝炎的治疗,当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抗病毒、保肝、降酶、退黄及中医舒肝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软坚散结等治疗措施。
糖尿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造成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好发于少年儿童,体内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终生得用外源性胰岛素补充,并以此来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体内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终生得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维持。其典型临床表现是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下降,伴全身瘙痒、四肢酸麻、腰背疼痛、月经失调。常并发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感染、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从本质上说,肝源性糖尿病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按Ⅱ型糖尿病调治。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