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糖尿病

首页 > 内科 > 糖尿病 > 病因 > 正文

糖尿病“双ABC”达标策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8日

  糖尿病第一个ABC达标要求:

  A(A1c,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6.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8.0毫摩尔/升);

  B(Bp,血压)<130/80毫米汞柱;

  C(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毫摩尔/升。

  糖尿病第二个ABC达标要求:

  A(阿司匹林):对无禁忌证且认为是心血管病高危的糖尿病患者,每天要用75~100毫克的阿司匹林;

  B(纠正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70%的2型糖尿病伴有胰岛素抵抗,必须纠正;

  C(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多危险因素的重要诱因,使体重下降5%?7%是伴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控制手段。

  很多糖尿病患者虽经治疗却达不到控制血糖和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的目标,这也是当前糖尿病并发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医学界对糖尿病的认识,早已不再局限于“糖代谢紊乱”这样的定义,糖尿病的新概念是“三个等于”,即糖尿病等于高血糖、等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缺乏、等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继而引起心血管损害。目前,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美国有学者对51?59岁男性7年初级预防群体随访研究,以及芬兰冠心病事件及死亡研究(1059例2型糖尿病和1373例非糖尿病),均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NCEP-ATPIII)指出,既往未患有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与既往曾患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相似,故认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肥胖是发生糖尿病最危险的因素,80%以上的2型糖尿病与超重和肥胖相伴,尤其近年来青少年及儿童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加,故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约有1/2?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脂代谢紊乱,“脂毒性”引发的胰岛损害和三酰甘油的异常升高多出现在血糖升高之前,故糖尿病又有“糖脂病”之称。肥胖、血脂紊乱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不仅相互加重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使糖尿病病情恶化,还共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70%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临床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肥胖和脂代谢异常并未得到满意的控制。

  近年来,在国内多所医院对20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60%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0%,患有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的患者分别为38%和24%,约48%的患者甘油三酯超过1.7毫摩尔/升,60%的患者总胆固醇超过5.2毫摩尔/升,50%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毫摩尔/升。由此可见,我国糖尿病患者“ABC”达标非常不尽人意。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