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平均铁摄入量已达到RDS的176%,但缺铁性贫血在我国人群中仍然是发病率较高的营养性疾病。据统计,我国城市和农村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达到23.5%和20.2%。
学龄前儿童、孕妇和老年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更高,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男性还是女性,60岁以上老人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都在30%以上,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妇女和儿童的贫血比率更高,占全部贫血人群的90%以上。
妇女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达到55%,儿童则高达64.4%。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依然是当前危害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主要营养缺乏病。
一方面铁摄入量超标,另一方面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居高不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现象呢?对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所长杨晓光研究员回答说,我国各种营养素RDA的制定除了对硒作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之外,其余均是参照发达国家的RDA值而来。
拿铁营养素来说,发达国家居民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其中所含的是人体吸收率可达到20%的血红素铁,而我国居民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中所含的非血红素铁人体吸收率仅为10%,又考虑到人种的差异,才确定了我国居民铁的RDA值。但现在看来,这个在发达国家RDA值基础上修改后的数值并不一定准确。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