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损害而引发的。随着慢性肾病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展,当病人肾脏受损严重,血肌酐值大于308μmol/L(3、5mg/dl)时多会伴发肾性贫血。
哪些因素可能引发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呢?当肾功能开始受损时,慢性肾病病人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将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成为引发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体内堆积大量代谢毒素,缩减了红细胞存活时间;慢性肾病病人长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尿蛋白则源源不断从病人体内流失;慢性肾病病人多发生出血倾向;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病因及治疗
慢性肾病病人一旦并发肾性贫血,常外在表现有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症状。临床上,如何进行肾性贫血的有效治疗呢?
临床上对于慢性肾病并发严重肾性贫血的病人,主要采取两种治疗措施,一是促红素治疗,另一是输血治疗。对肾性贫血的肾病患者,采用皮下或静脉大剂量注射促红素,这一治疗需要长期维持进行。
而对于输血治疗,可较快的纠正肾性贫血症状,尤其适合严重贫血病人,但在输血治疗期间无疑将增加患者的感染机会,并可能出现一些输血反应。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