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股动脉穿刺是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但术后拔鞘需压迫15~30min,患者必须绝对卧床及穿刺侧下肢制动24h,且股动脉的解剖特点决定术后局部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难以避免,如大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及血管迷走反射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为避免以上情况,有人在1989年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由于桡动脉比较表浅,附近无神经和静脉等结构,具有穿刺损伤小、术后易于止血、患者恢复快不需卧床等优点,减少了周围血管和出血的并发症发生,避免了因局部出血、血肿而需输血或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易为患者接受,并成为近年欧美及国内医师多选用的途径。
国外研究证明,经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三种途径进行介入治疗,三者的成功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但桡动脉途径的穿刺局部并发症明显少于后两种途径,桡动脉为0%、股动脉为2%、肱动脉为2.3%。2008年我院开展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共132例,穿刺成功13例,成功率为98.5%。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1例导丝在桡动脉中前进受阻,后改在股动脉处穿刺造影成功。对造影显示有异常的84例患者中的64例共8O处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全部成功,成功率100%,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近似。
但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桡动脉比较细小,经桡动脉穿刺比经股动脉穿刺困难,因此易发生桡动脉痉挛,动脉穿刺和插管的成功率均低于股动脉途径,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对术者要求更高。一些专家认为要提高经桡动脉穿刺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选择适应证,术前常规行Allen试验,确定桡动脉搏动良好。(2)麻醉时应在桡动脉的穿刺点进行皮内麻醉,穿刺成功后再行充分皮下麻醉,切忌反复穿刺,否则易致桡动脉痉挛。(3)桡动脉穿刺时,应选择动脉走行直、搏动强的部位穿刺,穿刺针进、退的速度要慢,避免穿刺已成功而又将穿刺针退到了血管外而引起患者疼痛和血管性痉挛。(4)应选择支撑力好的导引导管,最好选择专门为桡动脉穿刺设计的导引导管(如JFL、JFR等),此外,使用超长滑钢线对导引导管顺利进入主动脉根部有一定的帮助。(5)在穿刺成功置入鞘管后,向桡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选用5F导引导管时动作轻柔可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若出现痉挛,应暂停操作,并向桡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以解除痉挛。(6)对于右锁骨下动脉迂曲患者可换用泥鳅导丝,并将造影导管送至距导丝头部1~2cm,轻轻旋转导管调整导丝方向,有利于导管进入主动脉。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操作技术上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选择好适当的病例,熟练掌握穿刺及放置导丝的技术,积累经验,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穿刺途径。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