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所谓脉压是指收缩压(简称高压)减去舒张压(简称低压)的数值。正常成年人在休息状态下脉压介于30~40mmHg小于30mmHg或大于40mmHg均属不正常。当脉压超过50mmHg就要密切关临床上多把≥60mmHg作为脉压增大的指标。很多人只意血压高低而忽略脉压差其实这个指标也能表现出身体的状况。一般50岁以后脉压差开始增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一样脉压差增大是心脑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当收缩压高于130mmHg时收缩压越高、舒张压越低则危险性越高。
观察血压别忽视脉压
很多人只意血压高低而忽略脉压差其实这个指标也能表现出身体的状况。一般50岁以后脉压差开始增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一样脉压差增大是心脑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当收缩压高于130mmHg时收缩压越高、舒张压越低则危险性越高。
不少心血管病患者测血压时“只顾两头”——收缩压和舒张压“不顾中间”——脉压。血压的两头当然能够反映高血压的病情但脉压大小也是心血管病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的一项指标。因此可别忽视了它。所谓脉压是指收缩压(简称高压)减去舒张压(简称低压)的数值。正常成年人在休息状态下脉压介于30~40mmHg小于30mmHg或大于40mmHg均属不正常。当脉压超过50mmHg就要密切关临床上多把≥60mmHg作为脉压增大的指标。
高血压患者要重视脉压过大的危险性。脉压增大说明动脉弹性差也就是说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管壁变硬。由于弹性减弱导致动脉扩张使脉压增大。目前认为脉压过大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积极干预不可掉以轻心。传统观点认为老年人收缩压增高是随年龄增长的生理现象只要舒张压不高就问题不大而现在则认为这种看法不妥。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数据越高当然危险性越大但是收缩压超过130mmHg后则舒张压越低危险性也明显增加。比如收缩压为160mmHg时舒张压为75mmHg者(脉压等于85mmHg)要比舒张压为95mmHg者(脉压等于65mmHg)发生心梗和中风的危险性增加10%以上。也就是说前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显著大于后者。
因此在测量血压时要“抓两头带中间”别忘了意脉压的数值。高血压患者在用药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同时应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来降低过大的脉压。一般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除按高血压治疗原则处理外还可采取一些改善动脉内皮、提高动脉弹性的药物如同时选服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叶酸等非降压药等。
因此脉压差大反映大动脉弹性减弱僵硬度增加心脏泵入大动脉的血不能有弹性地调节因而增加心脏负担是心脏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之一。此外造成脉压差过大的原因还有甲亢、严重贫血、风湿性心脏病等。
延伸阅读
昼夜温差大小心血压升高
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不正常
血压晨冲是心脏病的导火索
血压波动大比高血压更易引发中风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