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所熟悉的高血压,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测得人体的收缩压在21.28千帕(160毫米汞柱)以上,舒张压高于12.64千帕(95毫米汞柱)。收缩压在18.09~21.28千帕(136~160毫米汞柱)的叫边缘型高血压。凡是对人体组织和生命构成危害且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高血压称为高血压病。有些高血压能找到原因,如慢性
过去,对体位改变与高血压的关系没有作更多的研究,所以,对测量血压时采取什么样的体位最理想,以及体位改变对血压有何影响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不论病人是卧位、坐位还是立位,只要测得的血压增高都称高血压。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有些人卧位时血压正常,而坐位或立位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把它称为体位性
体位性高血压是怎样产生的呢?先从一种普遍的现象谈起:当你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直立时常常会有一过性眼黑,然后又很快恢复正常。这是由于人体在突然改变体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向下垂部位集中而头部血液供应相对不足的缘故,这也叫体位性低血压反应。随后,由神经中枢的调节和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使下垂部位及全身非重要脏器的小血管收缩,使头部血液供应恢复正常并相对恒定,所以你又立即恢复正常。而体位性
国外有人报道,体位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10%。国内一组2000例高血压研究表明,体位性高血压占4.2%。临床上,体位性高血压一般没有高血压病的特点,多数是在
体位性高血压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它的发病机理与一般高血压不同,所以不能采用治疗一般性高血压的办法来治疗体位性高血压。实验证明,使用利尿药不但不能降低血压,反而会激发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体位性
体位性高血压一般预后都比较好,没有远期不良后果。因此,门诊检查发现有血压增高的人,应当明确是否为体位性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