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痛风

首页 > 内科 > 痛风 > 治疗 > 正文

痛风治疗之三痹方案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9日

  痛风治疗亦可据“三痹”分证而施

  关于痛风的治疗,痛风亦可据“三痹”分证而施:

  1.风痹(行痹)

  切脉:关节痛疼,腰背酸楚,没有明确的痛点,多见于肩部、上肢。舌苔发白、脉浮躁或沉缓。

  医治:活络祛风,泻湿散寒。

  处方:防风汤加减。

  疼痛发于上肢,则加羌活、威灵仙、川芍;发于下肢,则加独活、牛膝、防己;以腰部为痛点,则加狗脊、续断、桑寄生。

  配以侧柏叶30克,大黄30克,黄柏15克,薄荷15克,泽兰15克。共研末,加蜜适量,再加水调糊外敷。或回阳玉龙膏(草乌、恨姜各90克,赤芍、白芷、天南星各30克,肉桂15克,共研细末,加4倍量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敷患处。

  2.寒痹(痛痹)

  切脉:疼痛表现猛烈,且痛处明显。遇冷加重,遇热则换件,表现有关节屈伸不畅,白天较轻晚上较重。舌苔发白且切脉较急。

  医治:暖经落寒,祛风除湿。

  处方:乌头汤加减。

  体寒苦楚加大乌头用量并加细辛;肩部手臂痛苦、痛不能举,则加片姜黄、桃仁、红花。

  配以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将诸药研极细面热酒调敷,亦可掺于膏药内贴之。或用山慈姑lo克,生南星10克,加75%酒精浸泡,行痛区离子导人。

  3.湿痹(着痹)

  切脉:关节处疼痛,肌肉发酸,痛有定点。有发麻情况发生,局部发胀。舌苔白胖、脉较缓沉。

  医治: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处方:惹芭仁汤加味。

  关节肿胀者,加草薛、姜黄;皮肤麻木不仁者,加海桐皮、白芥子。

  配以马钱子、生半夏、艾叶各2鲍,红花15克,王不留行40克,大黄、海桐皮各30克,葱须3根,煎汤2000毫升,置于桶内,以热气熏蒸患部,待药液变温后,浸洗患处。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