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往称后者为非q 波型心肌梗塞 (nqmi)。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梗塞相关动脉的不完全闭塞性血栓,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血栓”形成,不同于 st 段抬高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脉内闭塞性的“红血栓”。因此 nsteacs 的治疗策略与 steacs 有很大差异。
危险分层模式
随着早期危险因素分级的不同,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ua/ nstemi )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也不尽相同。早期准确地对病人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从而改善预后。 timi 危险积分是在 timi 11b 试验中产生的。它的七个预测因子是:
(1) 年龄≥ 65 岁;
(2) 至少存在三个冠心病危险因素 ( 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 ) ;
(3) 冠脉狭窄显著 ( 已知冠脉狭窄≥ 50 % ) ;
(4)st 段压低;
(5) 严重心绞痛症状 (24 小时心绞痛≥ 2 次 ) ;
(6)7 天内应用过阿司匹林;
(7) 心肌酶升高 (ck-mb 和/或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 。
出现上述每一个危险因素则积 1 分, timi 危险积分简单,实用,已被前瞻性证实,其缺点是冠脉狭窄程度不易在就诊时确定。 timi 积分越高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 timi 积分 0 ~ 1 分的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为 4.7 % ;而当 timi 积分为 6 ~ 7 分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上升至 40.9 % 。
除 timi 危险积分外,早期的危险分层模式有 rush 模式, ahcpr 模式, 2000 年发表的 pursuit 试验分析出一系列 nsteacs 的危险预测因子。 2002 年 acc/aha 根据已有的临床试验证实的危险因素制定了 nsteacs 危险分层指南。这些危险分层模式对于 nsteacs 的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