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以此为其病机有二:1为疫症 此证为痰阻,内热上于肺,而脏内失调 以致痰伏于内,胶结不去,而成宿根,一经新邪诱发,引动伏痰,痰郁阻管,气道失利,痰随息动,从而导致哮鸣气喘等症2为虚症 此证病程迁延,痰浊久留,正气逐渐虚弱。固盘桓而不得下以致由实转虚,由肺及肾。又有以分类观之!发作期寒哮 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痰白不粘或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滑紧。热哮 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胁胀闷,咳呛阵作,痰黄稠厚,咯吐不利,汗出,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2.缓解期肺虚 畏寒自汗,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肾虚 平时气短,动则喘促,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论是哪一种建议不要使用过多的激素药品来抑制!针对分类治疗,有以下建议以治疗①寒哮 治法:宣肺散寒,豁痰平喘。处方:射干10克,蜜炙麻黄15克,桂枝9克,五味子9克,干姜9~15克,制半夏30克,白芍30克,细辛6~9克,甘草9~15克。加减:寒痰粘稠加旋复花9克(包煎),白芥子9克,莱菔子30克,苏子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②热哮 治法:宣肺清热,涤痰止哮。处方:麻黄15克,杏仁15克,石膏50克,甘草15克。加减:痰多加川贝、桔梗、陈皮;咳嗽重加前胡、金沸草、白前;喘重加地龙、桑白皮、旋复花(包煎);发热重加大石膏量,另加黄芩、知母、双花;喘息缓解期加冬花、紫莞、五味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①肺虚治法:养阴益气,补肺止哮。处方:太子参9克,麦冬9克,五昧子5克,陈皮5克,苏子9克,地龙9克,乌梅5克,磁石30克,紫河车6克,补骨脂9克,桃仁9克。加减:偏气虚加黄芪;偏阴虚加生地、沙参、冬虫夏草;阳虚加附子、肉桂;血瘀加丹参、川芎;痰盛热瓜蒌仁,兼睥虚加六君子汤。②肾虚 治法:补肾纳气,温阳平喘。处方:熟地、丹皮、泽泻、补骨脂备10克,茯苓、五味子各12克,山药20克,出茱萸15克,胡桃肉15克。加减:偏肾阳虚加附子、肉桂、蛤蚧;偏肾阴虚加女贞子、石斛;咳嗽痰多加杏仁、苏子、半夏;食欲不振加神曲、山楂。用法: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热服此病为常见慢性病,病人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和耐性去治疗! 不要长期的劳累,注意休息!
延伸阅读:
我宝贝哮喘要怎么办?
1.尽量避免诱发因素。防止感冒,及时治疗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及龋齿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劳、淋雨、奔跑、过热、受凉或精神情绪方面的刺激。在哮喘不发作期间内应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秋季开始时,可用冷水洗脸,提高抗寒力和自身抵抗力。此外,还应加强环境及个人清洁卫生。卧室不要太潮湿,注意室内清洁通风,减少烟尘等不良刺激,被褥应经常洗晒。……更多>>
这些治哮喘的药到底有用吗?
嗽喘病的治疗方法: 支气管炎在中国古代称之为“嗽喘”,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加重感染为基础的呼吸道疾病,病情长,病因复杂,病理改变支气管炎粘膜上皮炎症,分泌性细胞增生,粘膜腺体增生肥大及分泌亢进,支气管壁有纤维组织增生,管腔逐渐变窄等。但是,支气管炎在中医理论中有很多种。如:气喘、实喘、虚喘、气短而喘、抬肩大喘、肾寒气喘、肾火扶肝上冲而喘、假热气喘吐痰、喘嗽等。……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