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经成糖尿病人口大国,糖尿病患者近1 亿,且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每年新发患者达680 万。不但如此,与糖尿病仅有一线之隔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也有近1.5 亿之多。与此庞大人数形成反差的是,人们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认知率却很低,有约70%的糖尿病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确诊而贻误病情。所以要科学、规范地对糖尿病进行综合防治,才能避免进入误区。
误区1:糖尿病就是尿糖高或者血糖高
糖尿病不仅是血糖或尿糖高,而且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全身性疾病,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综合防治。
糖尿病患者还常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在2009 年对316 例高脂血症患者调查发现,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占84.2%。2012 年中国糖尿病学会的有关研究也表明:目前患者大多几种代谢病并存,2 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血脂异常中一种或两种的占72%。
而一项对全国10 家医院近10 年、针对3469 例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统计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51.5%,高血压41.8%,肾脏并发症39.7%,视网膜并发症31.5%,冠心病25.1%,脑血管病17.3%。病情严重或应激时,患者甚至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误区2:没“三多一少”症状就没糖尿病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其实许多2 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明显。糖尿病的诊断要根据血糖检测结果来定,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确诊:具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水平≥11.1 毫摩尔/升;或加上空腹血糖水平≥7.0 毫摩尔/升;或加上口服糖耐量2 小时血糖水平≥11.1 毫摩尔/升。
糖尿病的早期预防与后期治疗同样重要。早期预防的目标,一是未病先防,对糖尿病前期或易患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等,达到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二是已病防变,对已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3:糖尿病患者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脑中风,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加剧原有的视网膜病变。最新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会增加患痴呆症风险。
造成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或是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等。总之,血糖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并在降糖同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建议一般以空腹血糖4.4~7.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10.0毫摩尔/升为宜。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2.8 毫摩尔/升。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毫摩尔/升就属低血糖范畴。
误区4:不能吃含糖和胆固醇食品
糖供应了人体活动70%的能量,是大脑唯一能量来源。糖主要有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在水果中含
量丰富,甜度大,吸收快,食后能迅速进入血液,尽量少吃。双糖(蔗糖、麦芽糖等)食后也很快进入血液,也要少吃。多糖大多以淀粉、食物纤维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消化吸收较缓,有利于保持血糖平稳,可适量吃。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