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夏某,55岁,干部。患者无诱因于5年前出现手指、足趾关节肿痛,以夜间痛为甚,右手指关节僵硬破溃已2年。患者于5年前经常出差。频频饮酒,屡进膏粱厚味,兼之旅途劳顿,感受风寒,时感手指、足趾肿痛,因工作较忙,未曾介意。以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增剧,右手指关节及左足拇指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痛为剧,即去医院就诊,以类风湿关节炎处理,曾复炎痛喜康、布洛芬等,疼痛有所缓解,时轻时重,未根治。2年前右手指近端破溃,流出白色脂膏,血尿酸高达918umol/L,确诊为“痛风”。即服用别嘌呤醇、丙硫酸等,病情有所好转,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因之肿痛有增剧,乃继续服用,迄今未愈。查体:右手食指中指肿痛破溃。左足大趾内侧亦肿痛较甚。夜间痛较甚。血尿酸714 umol/L,口苦,苔黄腻,脉弦数,右二有痛风石结节。
小编提示:防痛风,勿乱吃
诊断:中医诊断:浊瘀痹
西医诊断:痛风
治疗拟清热解毒,泄热化浊,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患者我院类风宁、风痛宁、伸筋通络等方剂2个疗程后,疼痛减轻,破溃处之分泌物有所减少,足趾之肿痛减清,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患者以上症状消失,血尿酸已接近正常,嘱患者继续巩固一个疗程,随访一年,未复发。
病例2:杨某,男性,20岁,农民。患者左足趾、足背反复性肿痛6年。患者6年前在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左足背,大拇指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在当地服用消炎阵痛药后,一周后疼痛缓解。以后,每遇饮酒或感冒后即易发作,每遇发作,自服泼尼松等药。近一年来服用上药效果不佳。疼痛固定于左足背及左拇指。于2周前又因酒后卧睡受凉而引起本病发作,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故来我处诊治。查体:面红,颇行,左足背及拇指红、肿、压痛、功能受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化验:血沉:80㎜/h,血尿酸:720 umol/L。X线示:左足跖骨骨头处出现溶骨性缺损。
治疗拟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消肿止痛。患者服用我院风痛宁、风湿康、伸筋活络丹等方剂后2疗程后,症状消失,行走自如,无跛行。为巩固疗效嘱继续服用2个疗程。随访2年,未复发。
分析:中医认为痛风一病,虽属痹症,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别于一般痹症。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瘀痰阻而致。
(1) 湿热痹阻: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与湿相并,合邪为患,或湿热之邪侵袭筋络,或风湿寒邪郁而化热,痹阻经络关节,或素有内热复感风湿寒邪等,致使风湿热邪留恋于肢体、经络、关节,闭阻不通而为热痛。朱丹溪《格至余论?痛风论》曰:“彼痛风也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金匮翼》:“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湿寒之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痛痹,火翁然则闷也。”顾松园《医镜》:“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
(2)血瘀痰阻:多因风湿寒热之邪留着关节经络日久,寒邪凝滞,湿邪阻痹,热邪煎灼津液;或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而瘀阻等。致使肢体、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深入筋骨,停留关节骨骱,固结根深,难以逐除,痰瘀胶结,痹阻加重,疼痛剧烈,关节僵硬变形而成顽痹。
(3)肝肾亏虚:多因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或外感风湿寒热之邪,日久不愈,耗气伤精,累及肝肾。肾主骨藏精,肝主筋藏血,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筋骨不利,而发为痹。总之,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外感风湿寒热之邪,留而不去;或血瘀痰阻;或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经络、关节闭阻,不通则痛。
西医认为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了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积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除少数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疾病外,大多数尚未阐明。继发性痛风的病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本病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妇女,男性多于妇女,男女之比例约为20比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