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多见的一种疾病了,危害到患者的心脏健康,有很多的儿童也会出现该病的症状,对于孩子弱小的身体来说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日常生活当中家长朋友们需要进行小儿心肌炎的预防,一起往下看了解一下相关的预防措施。
预防小儿心肌炎的措施:
小儿暴发型心肌炎主要见于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及埃可病毒都可引起小儿心肌炎的发生与发展,也可导致暴发型心肌炎的发生,所以,当小儿罹患炎症病毒感染时要注意监测心脏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异常,为救治赢得时间。
小儿暴发型心肌炎多有前驱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低热、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神志淡漠等,随后出现心脏症状。典型表现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氧供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轻度青紫、皮肤厥冷或有花斑、胸闷、呼吸急骤等现象。二是体循环瘀血,表现为心脏增大及肝脏肿大等现象。三是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尖搏动减弱、第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现象。
小儿若在呼吸道感染同时或感染后短时间内出现上述表现,就应虑及暴发型心肌炎的风险,及时住院做做心电图检查,若心电图显示t波低平,st段和t波异常、胸导联低电压、异位心动过速或束支阻滞等异常变化,就可明确诊断,进行救治。
小儿心肌炎的注意事项:
小儿心肌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称为病毒性心肌炎。40~80%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小儿发病前都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先驱病毒感染史。心肌炎的症状轻重相差悬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轻者可没有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仅表现乏力、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面色苍白等;重者起病急,可表现为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猝死等。
小儿心肌炎的诊断缺乏高度敏感、特异的实验诊断指标,主要依靠综合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并需排除其他疾病,给医生的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医生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过程主要是结合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如普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心肌酶学的检查、肌钙蛋白的变化、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大小和心功能的改变等,必要时还需进一步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等检查综合评判。
心肌炎目前没有特效治疗,应结合患儿病情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使大部分病人痊愈或者好转。早搏一般无需干预治疗,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只能暂时减少早搏数量,并不治根本,且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甚至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心肌炎患者休息十分重要,急性期患者至少需要卧床3~4周,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大者绝对卧床休息3个月,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氧耗量。应用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如大剂量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辅酶q10,磷酸肌酸等,也可以辅以中药治疗。重症心肌炎病人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非常重要,需酌情予以免疫抑制剂或调节剂治疗。
当大家清楚的了解到以上的介绍之后,相信朋友们对于小儿心肌炎的预防措施已经非常清楚了,大家要把心肌炎重视起来才可以,而且日常生活当中朋友们需要多去认识心肌炎,多去观察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好相关的预防。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