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高血压

首页 > 内科 > 高血压 > 病因 > 正文

了解高血压发病的机理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9日

我们大家要了解心排血量和周围血管阻力是影响体循环动脉压的2大因素。前者肯定是决定于心收缩力以及循环血的容量后者则就是受阻力小动脉口径和顺应性以及血液粘稠度等一些影响人们主动脉的管壁顺应性也影响了血压的水平。所以我们一定要意思排血量以及周围血管的一些问题。 上述各种因素的作用在全身和局部神经、体液因子的调节下不断地消长以维持人体血压的动态平衡、生理性波动以及应激时的反应。血压的急性调节主要通过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实现血压升高时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使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而迷走神经张力上升从而下调血压。此外位于心房和肺静脉的低压感受压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及中枢的缺血反应也参与血压的急性调节。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小动脉痉挛的发生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的结果。各种外界或内在不良刺激长期反复地作用于大脑皮层可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互相调节作用失调引起丘脑下部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障碍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结果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心缩力量增强以致血压升高。小动脉长时间痉挛导致脏器缺血。当肾脏缺血时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肾素是一种水解蛋白酶它能使存在于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又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能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并能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及钠的潴留又可使血管对加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小动脉更易痉挛。 此外丘脑下部的兴奋还可通过脑垂体后叶分泌加压?抗利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收缩以及使肾上腺素分泌醛固酮增多进一步促使血压升高。 在疾病的早期小动脉的紧张性增高通常是机能性的血压升高往往不稳定容易受情绪活动和睡眠多少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血压升高逐渐趋向稳定此时小动脉可发生硬化特别是肾小动脉硬化可引起或加重肾缺血。反过来肾缺血又进一步加重全身小动脉痉挛这种因果交替相互影响进而促使高血压的发展。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下列因素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1)年龄与性别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据国内资料40岁以下的发病率平均为3.4%40~49岁为10.2%50~59岁为17.2%60岁以上为24.1%。男性高血压病患病率6.96%女性为8.4%女性高于男性。一般来说在35岁以前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35岁以后则女性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妊娠与更年期内分泌变化有关。 (2)劳动性质 不同的职业人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有关资料显示脑力劳动为主者发病率达7.78%体力劳动者达4.68%而从事神经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11.3%左右。 (3)肥胖或超重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都说明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4倍减轻体重血压往往会随着下降。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应考虑减肥。 (4)妊娠高血压史 女性高血压病患者常有妊娠高血压史。据国内报道有人统计440人中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者为172人发病率为39.06%。 (5)遗传 许多资料说明高血压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详见58题) (6)饮食、嗜好 有关资料表明饮食性质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进食肉类食品较多的人其发病率较高如不吃肉的48人偶吃肉的458人常吃肉的556人其发病人数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4.6%、43.5%、52.9%。而饮酒、吸烟等嗜好与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关系各地报告不太一致。 (7)食钠盐过多 食盐量过多易引起高血压病国内外有较多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与太平洋一些岛上的土著居民很少吃盐几乎找不到高血压病人。我国凉山彝族食盐量也较少高血压患病率是全国最低的而西藏拉萨的藏族因有饮盐茶的生活习惯高血压患病率在全国最高;我国北方居民食盐量多于南方因此高血压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南方。 (8)药物 女用避孕药、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以及中药麻黄、甘草等均有升压作用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时要意。 ①对心脏的危害 前面已述高血压病对心、脑、肾的损害是很大的。从发病机制看它对脏器的损害和引起的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高血压中、晚期的一系列合并症从大量临床资料看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是首当其冲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高血压对心脏血管的损害主要是冠状动脉血管而心脏其他的细小动脉则很少受累。有人研究认为由于血压增高冠状动脉血管伸张刺激血管内层下平滑肌细胞增生使动脉壁弹力蛋白、胶原蛋白及粘多糖增多血管内膜层和内皮细胞损伤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易浸入动脉壁以及纤维增生;另外由于平滑肌细胞内溶酶体增多减少了对动脉壁上胆固醇等物质的消除。因此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此时的冠状动脉狭窄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称之为冠心病或称缺血性心脏病。 近几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据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有62.9%~93.6%的有高血压史。有的专家研究证明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预防和降低其并发症。但却不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原因是一旦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可见高血压对心脏冠状动脉的损害是很严重的因此人们常把高血压和冠心病称为一对“挛生姊妹”。 二是对心脏的损害高血压累及心脏时往往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使其长期受累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出现多是在高血压发病的数年或十几年后。在心功能代偿期除偶感心悸或气短外并无明显的其他症状。代偿功能失调时可出现左心衰症状稍一活动即心悸、气喘、咳嗽、有时痰中带血严重时发生肺水肿。X线检查有部分能显示左心肥厚自超声心动用于临床之后心室肥厚的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 ②对大脑的危害 在我国构成老年人三大死因的疾病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肿瘤而脑血管病居第一位。对大脑的危害主要来自高血压其次是动脉硬化。因此高血压对脑的危害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最危险因素。 高血压对脑的危害主要是影响脑动脉血管。高血压病的早期仅有全身小动脉痉挛且血管尚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若血压持续增高多年动脉壁由于缺氧营养不良动脉内膜通透性增高血管壁逐渐发生硬化而失去弹性。管腔逐渐狭窄和闭塞。各脏器血管病变程度不一通常以脑、心、肾等处病变最为严重。而脑内小动脉的肌层和外膜均不发达管壁较薄弱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较差加上长期的血压增高精神紧张或降压药物使用不当血压的剧烈波动引起脑动脉痉挛等因素都可促使脑血管病的发生。 临床上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的疾病主要有脑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腔隙性梗死等。而脑出血又是晚期高血压病的最常见并发症。脑出血的病变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和紧急处理情况对病人的预后关系极大一般病死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所以防治脑出血的关键是平时有效地控制血压。 ③对肾脏的危害 人体的泌尿系统就象是一个“废水排泄系统”也有人称为“下水道”在维持机体内生理平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肾脏又是泌尿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脏器它就象水处理系统的中枢部肾脏的好坏对机体是非常重要的。对肾脏的危害除变态反应引起的炎症和细菌感染外临床比较常见的就是高血压病。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对肾脏的累及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病理研究证明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主要是从细小动脉开始的初期并无明显的肾脏形态及功能上的改变。先是肾小动脉出现硬化狭窄使肾脏进行性缺血一些肾单位发生纤维化玻璃样变而另一些正常的肾单位则代偿性肥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肾脏的表面呈颗粒状皮层变薄由于肾单位的不断破坏肾脏出现萎缩继而发生肾功能不全并发展为尿毒症。 捎谏鲈嗟拇?ツ芰?芮靠?嘉ㄒ荒芊从成鲈嘧陨淼鹘谖陕业闹⒆淳褪且鼓蛟龆唷5?谀虺9婕觳槭笨赡茉谙晕⒕迪录?胶煜赴?⒌鞍啄蚝凸苄汀5背鱿稚龉δ艽?ゲ蝗?庇捎谏鲈嗟呐ㄋ跄芰?醯椭⒆次?嗄颉⒖诳省⒍嘁?虮戎亟系颓夜潭ㄔ?.010左右。当肾功能不全进一步发展时尿量明显减少血中非蛋白氮、肌酐、尿素氮增高全身水肿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X线或B超检查示双侧肾脏呈对称性轻度缩小。选择性的肾动脉造影可显示肾内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肾脏一旦出现功能不全或发展成尿毒症肾脏的损害将是不可逆转的。对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治疗仍然是世界医学的一个大难题。当然肾功能不全阶段多数患者病情发展是缓慢的如果意保护肾功能加上合理的药物治疗患者可稳定一个较长的时期近几年肾移植和血液透析的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不管怎样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是很大的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④对眼底的危害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是许多人却不知道医生们还可以通过眼睛了解和观察机体内部的一些情况所以说眼睛还是诊查疾病的“窗口”。事实也是如此全身唯一能在活体上直接观察到的血管就是通过眼底检查实现的。它不但能清楚地观察眼底视网膜动静脉的情况还能了解到视神经及眼底的其他变化。因此说眼底检查不仅是眼科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而且还是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及了解预后的重要检查手段那么高血压对眼底造成哪些损害能引起哪些变化下面从二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是眼底的变化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病早期眼底检查大都是正常的。当高血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视网膜动脉可出现痉挛性收缩动脉管径狭窄中心反射变窄;如血压长时间增高视网膜动脉可发生硬化动脉发生银线反应动静脉出现交叉征;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可出现出血、渗出、水肿严重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时间长久这些渗出物质就沉积于视网膜上眼底出现放射状腊样小黄点此时可引起病人的视觉障碍如视物不清视物变形或变小等。 二是眼底病变的临床意义根据眼底的变化程度和大量临床资料验证专家们通常把眼底病变分为4级Ⅰ级为视网膜小动脉稍有狭窄和轻度硬化其他均无异常;Ⅱ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明显动脉出现“银线反应”动静脉出现交叉征;Ⅲ级在Ⅱ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视网膜出血、渗出和水肿;Ⅳ级同时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从眼底的病变程度分级足以反映了高血压的进展程度。也就是说眼底改变的级别越高则高血压病的患病时间越长病情越重即眼底视网膜动脉的硬化程度同高血压病的患病时间成正比。尤其是当视网膜出血、渗出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时已提示体内的重要脏器如脑、心、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这一点说明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损害程度是高血压病诊断的有力依据。

血压的慢性调节则是主要通过对水平衡作用的影响循环血量来实现的在其中肾脏对血容量的调节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例如上面各种调节机制失代偿然而会导致全身小动脉阻力增加或者血循环容量的增加就会出现高血压。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