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儿能扛三分病,不到真的受不了,不会随便表现出症状。婴儿可能便秘腹胀,吃玩如常,但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
一、案例:
今年9月,一位出生6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深圳儿童医院建议做造瘘手术,据说费用需10万元,患儿父亲带孩子到另外一所医院仅开了8毛钱的的石蜡油,孩子便秘症状即得缓解。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公众对此事的极大关注。
诩页び朊教宥跃藿岢χ瘟频钠?媪私猓?沼谀鸪烧飧鲋???quot;8毛门"事件。
8毛钱的石蜡油只不过暂时缓解了孩子的症状,患儿最后不得不在另一家儿童医院做了巨结肠手术。婴儿康复出院后,家长针对此前的不当言论给深圳儿童医院造成伤害,作了书面道歉,相关记者也做了认真反省。
巨结肠是小儿外科一个常见病,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很陌生。"8毛钱"风波与其说缘于医患的不信任,不如说缘于人们对小儿巨结肠的不了解。
"8毛门"事件尘埃落定,但是事件中的"主角"巨结肠,似乎公众并没有更多了解。近日,健康时报记者就巨结肠的问题专访了年逾九十的张金哲院士。
二、名词解释:
巨结肠:1888年,丹麦医生赫氏朋发现了这个病,一个孩子一个月不大便,一大便拉一大盆,肚子很大,最后二十多岁就死了。在当时,人们管它叫赫氏朋氏病。后来因为发现肠子很大,特别是结肠很大,因此就叫巨结肠。再后来发现有一段肠子没有神经节,因此把这个病叫无神经节症。现在又发现不止是神经节的问题,所以国际上标准名又改回赫氏朋氏病。巨结肠是旧称。
三、诊断治疗:
巨结肠本身不会要人命,平时只是便秘,按说不需做手术。但要命的是不知什么时候会并发肠炎,可能会导致孩子突然死亡。
新生儿诊断巨结肠没有精确的标准,主要靠症状和经验。B超、X光、测压都只能做参考。稍大一些的孩子做手术取样做活检为最后诊断依据。
根治需切除病肠。西方国家常规治疗新生儿先造肠瘘、6个月后根治、以后再关瘘三次开腹。我国发展了安全手术技术,施行一次完成根治。
摹⑹质醴桨福?/p>
1、巨结肠,不一定非得做手术
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很普通的病,在北京儿童医院外科病房,此病患者从来没断过,什么年龄段的患儿都有,不一定是新生儿。
新生儿诊断巨结肠,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标准。首先是根本的病理变化不典型,第二是新生儿神经组织发育不成熟。靠B超、X光、测压都只能给巨结肠诊断作为有力的参考。即使做手术,取样做活检,也只能作为典型巨结肠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只能根据公认的标准,按照患儿的表现与自己的经验,准备严重复杂的应急对策,争取安全简单的治疗过程。
这病并不一定非得做手术,新生儿更不一定手术。这个问题,争论很多,国际上也不是统一的。巨结肠本身不会要人命,要命的是合并肠炎,可能会导致孩子突然死亡,称为巨结肠危象,所以大家对这个病警惕性高。巨结肠平时没什么了不起的症状,不过就是便秘腹胀,吃玩如常,但不能保证什么时候会发生危象。
芯藿岢Φ幕级?部梢砸槐沧哟蘸献呕钭牛?蛭?∮星嵊兄亍K淙幻挥猩窬?诘某ψ幼苁撬醯媒艚舻模?绻?厦娴某?芡贫?辛α浚?馨雅判刮锒コ鋈ゾ湍芪?置挥形侍猓?梢圆蛔鍪质酢?/p>
但如果巨结肠合并肠炎,出现危象,一般肠炎的治疗给点抗生素就行了,但巨结肠合并的肠炎,给抗生素也阻止不了发生危象。因为巨结肠是肠子末端神经节先天不正常,肠管持续紧缩不通畅,肠内分泌毒物排不出来。一般通便的方法不一定能使粪便排出,更不能排净,必须随时准备手术,危象才可能避免。深圳的这个孩子有便血、脓球,就是出现了危象,所以要做手术。
手术有两种,一种是造瘘,把分泌物引流出来,但这种方法不是根治巨结肠,而是减压引流解决腹胀,给患儿创造协助恢复的条件。第二种就是根治手术,即把病变的肠段切除。
典型的巨结肠是肠子末端神经节先天没有长好,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切了之。现在有人提出来可以移植干细胞长神经,目前只是一个设想,连实验都没成功,更别说靠它急救了。
?裕?锒铣隼词蔷藿岢Σ灰欢ǘ剂⒖倘范ǜ?问质酢33J羌页げ辉敢庾鍪质酰?蛭?页す鄄旎级?嗳眨?圆∏榍嶂氐母芯醣纫缴?淮蚊耪锏挠∠笠??既贰5?且缴?图页ざ酝环⒓毙猿ρ孜O蟠?吹奈O找?谐浞值淖急福?⒃は氲娇赡艹鱿值暮蠊??/p>
2、留意新生儿便秘
先天性巨结肠是婴幼儿消化道发育畸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二位,其发病率为1/2000到1/5000,以男性多见,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其病因除遗传因素外,还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肠壁内微环境改变有关。
正常新生儿几乎全部在生后24小时内排出第一次胎便,2~3天内排尽。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由于发病的肠管处于痉挛狭窄状态,胎便不能通过,所以24~48小时内没有胎便排出,或只有少量,必须用肥皂条或灌肠等方法处理。同时孩子会出现腹胀,甚至呕吐,发育迟缓等,应及时辅助通便,并到儿科专科医院的普外科或新生儿科就诊。
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有非手术治疗、肠造瘘术、根治性手术,一旦确诊,一般均应进行巨结肠根治术才能根治。非手术治疗适应于轻症、诊断未完全确定以及手术前准备等,方法有:用手指、肥皂条、开塞露等刺激肛门直肠,引起患儿排便;用生理盐水洗肠等。
巨结肠手术是常规手术,全国正规的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和开展小儿外科的三甲医院都能完成。
3、做瘘,40年前存活率很低
巨结肠根治手术,就要提到做瘘的问题。
细鍪兰?0年代,新生儿的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率占到肛肠外科的第二位。
诮岢δ诙际欠啾阌胂妇??律??挚沽Φ停?绻?苯痈?律???棺骶藿岢Ω?问质酰?菀赘腥荆?O招院艽蟆R虼耍?鞘惫?噬贤瞥绲姆椒ㄊ亲鋈?问质酰旱谝换匕殉ψ酉饶贸隼矗?谟ざ?瞧ど献龈鲳?坏诙?匕讶狈ι窬?宋?赴?牟”涑ψ忧谐?簦坏谌?卦侔讯瞧ね獾酿?踊囟亲永铩U庋?蠢椿鼗氐每??蔚丁?/p>
那时我们的家长对这种方法根本接受不了。对此,我国医生也有不同观点,我们主张一次根治,代表了中国派,与发达国家争论了很多年。
其实中国的小儿外科也是跟美国学的,我们也知道给新生儿直接做手术危险性很大,但是从1950年到1972年20多年来,共做了100多个瘘。1972年曾把历年做瘘的患者进行函访,结果只有30%曾经回来完成根治关瘘,估计其余全部都死了。
这个结果让我们很震惊,做瘘了应该活啊,为什么反而死了?两个问题,一是做瘘之后,脏,哪里都是大便,比屁股难办多了,穿衣服、洗澡都困难。1972年的时候,就连北京都不是家家都有热水洗澡。而造了瘘的孩子,浑身都是大便,不洗行吗?洗呢,很容易着凉,患上肺炎。所以造瘘的孩子,大多死于肺炎。
统计结果出来后,我们明白了,巨结肠的孩子直接做手术,死亡率高,危险性大,但先做瘘,再做手术,要三次开腹历时一年,死亡率更高。那时候我只有一个想法,把开三次刀精简为一次。
我采用腹内密闭的手术,不在肚子里打开肠子,而是将肠子拖出肛门外做切除。于是在巨结肠设计了张氏环钳手术,避免腹腔污染,提高了一次手术根治的安全性。
这种方法深得家长的欢迎。之后这种治疗方案在我国就推广开了,于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现在已成为我国的常规手术。
孀盼夜??玫姆⒄梗?郎?跫?腿嗣堑囊?蠖加泻艽筇岣撸?制谑质踝苁歉??踩??乇鹗钦锒喜蝗范ㄊ保?杏泄鄄煊嗟亍O衷谠祓?际跻灿泻艽筇岣撸?梢愿筛删痪坏模?辉嗖怀簦?し舨恢撞缓臁K?杂行┤擞盅≡窳嗽祓??乇鹗羌敝⑶榭鱿拢?嘞仍祓??/p>
然而用现代方法来护理这个瘘,一天至少要50块钱,这种经济压力目前还是不少人承受不起的,所以不少家长还是要求一次性手术。如何选择和决定手术,医生要和家长充分沟通,把利弊讲清,使家长充分理解,参加决策。这种谈话要求医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修养。
西方医生虽然坚持造瘘,但他们在支援的贫困国家也不受欢迎。有位大夫讲了个故事:给一个小患儿做了瘘,孩子顺利出院。医生开车回家时,发现电线杆子底下,孩子被扔那里了。原因就是,造瘘后家庭经济负担不起。
推荐阅读:新生儿便秘怎么办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