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许多学者研究了血管内皮因子(vegf)及其家族成员在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vegf是正常和异常血管新生的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vegf及其抑制剂正在进行广泛的临床实验研究。
1 vegf及其受体的结构
1989年gospodarowicz等[1]从牛的垂体滤泡细胞中分离出一种能选择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的蛋白质,将其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称为vegf-a)。随后,发现了vegf的其他家族成员:vegf-b、c、d和胎盘生长因子(pigf)。vegf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一些间质和基质细胞。vegf在成人和动物的正常组织中合成很少,但在胎儿、胎盘、黄体及大部分人类肿瘤等存在血管新生的组织中高表达[2]。
vegf也是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物质之一。微血管对蛋白的通透性的增加是血管形成的关键。血浆蛋白的漏出和血管外纤维蛋白基质的形成为内皮细胞生长、迁移所必需的。
人的vegf基因最先从人白血病hl-60细胞系中克隆出来。vegf基因定位于6p21.3,有8个内含子和7个外显子,其mrna通过不同的剪切方式编码5中不同的vegf,分别由121、145、165、189和20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vegf121和vegf165为分泌型细胞因子,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活性。vegf189、vegf206及少量vegf165与硫酸乙酰肝素具有亲和力而存在于细胞内[3]。
目前已知3种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r-1(flt-1)、vegfr-2(kdr/flk-1)和vegfr3(flt-4)。vegf受体都有着相似的蛋白质结构,属于“7-ig”,即:在细胞外区域有7个免疫球蛋白构成的同源结构(ig),其中第2和第3个免疫球蛋白是关键的配体结合部位,而且前3个免疫球蛋白区域在维持整个受体与配体结合的亲和力中起重要作用[4]。它们还都有一个跨膜结构域(tm)和一个膜内酪氨酸激酶结构(tk),以及一个存在于细胞质内的位于尾部的羧基未端。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