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高血压

首页 > 内科 > 高血压 > 症状 > 正文

为何强调“个体化用药”治疗高血压病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8日

全球医院网2008-06-09我要评论

引发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每一个高血压患者,其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且个人的病程长短、年龄、病情、有无并发症和合并症、心血管的状态亦不相同,再加上临床上各种降压药各有特点,因此对于每一个患者的治疗要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服用同一种降压药物,必须强调用药的“个体化”。

临床上,依据高血压病患者发病机制不同,将高血压分为容量型高血压、高阻力型高血压以及混合型高血压。

容量型高血压主要以血容量增高为主,而外周阻力正常或仅轻度增高,对此型的使用以利尿剂加降压药效果为佳,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而高阻力型高血压,是以外周阻力增高为主,血容量正常或轻度升高,就应用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为好。

对混合型高血压,则两类药均可选用。有因为高血压还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所以在用药上还要根据脏器损害程度来选择降压药物。如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时,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伴有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时药用β受体阻滞剂。

再者,音高血压患者年龄不同,在选药上也应有区别,中青年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取得较好的降压效果,而对老年患者则应选用钙拮抗抑制剂和利尿剂更有效。对继发性高血压,则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一般情况下在原发病治愈后高血压也随之得到控制。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要个体化给药。要依患者具体情况由医师和临床药师指导用药。

最近,有遗传药理研究结果显示,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药物作用靶点)的遗传变异是造成个体药物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如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D6基因发生突变在相同剂量条件下,其介导代谢的β受体阻断药在突变型纯合子比野生纯合子高2~3倍,如不根据基因型调整计量,突变型纯合子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相反,如果β受体发生功能性突变,在突变型纯合子个体中依然使用β受体阻滞药,往往会导致治疗失败。

这不仅会延误治疗,而且将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根据个体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遗传变异,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实现“基因导向型”个体化药物治疗,将是未来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方向。(责任编辑:吴良针)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