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第一次发现甲哌噻庚酮有“药物热”这种副作用。他们指出,如果服用甲哌噻庚酮的患者出现了发热,就应当考虑是否是由甲哌噻庚酮引起的“药物热”。
为了确定是否是由药物引起的发热,研究人员先让患儿停服舒喘灵,但发热仍然持续存在。而停服甲哌噻庚酮后,患儿的发热在36个小时内就消失了。在接下来的2周内,患儿未再服用甲哌噻庚酮,其发热也没有再出现。然而,如果让患儿再次服用甲哌噻庚酮,则其发热就会再次出现。
研究人员对患儿进行了多项实验检查,并重复进行血、痰、尿和大便培养,希望借此查清发热原因。但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显示没有致病病原体的感染。研究人员还怀疑患儿是否患有churg-strauss综合症,但也最终根据其他状况排除掉了。
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和间歇性哮喘,研究者给予的治疗方案是每天服用2毫克的甲哌噻庚酮,如有必要再加服舒喘灵(salbutamol )。治疗不到一周,患儿的症状就消失了。但3周后,他却出现了发热。不过,除了轻度的虚弱外,患儿看起来都很好。
土耳其安卡拉gata gulhane军事医学院的karaayvaz博士及其同事在8月份出版的《过敏,哮喘与免疫年报》杂志上报道了一例10岁患过敏性哮喘的男童在接受甲哌噻庚酮(ketotifen)治疗时,引起了持续的发热。
摘要:土耳其研究人员报道了一例10岁患过敏性哮喘的男童在接受甲哌噻庚酮治疗时,引起了持续的发热。(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0;85:102-105)
延伸阅读:
“哮喘”的治本大法是
丹溪云“哮喘专主于痰”,“痰”是人体内津液不归正化而变生的病理产物,既可因病而生,也可因停积致病,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病理因素,故现今称之为第二病因。然深究之,毕竟“痰非病本,乃病之标,必有所以致之者”,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更多>>
治疗哮喘的激素药物不会影响儿童身高
该杂志编辑认为,除非是深入研究了有关糖皮质激素对肺脏和其它器官发育的影响,或有更好的测定器官生长的手段,否则对幼儿轻度哮喘应慎用吸入型激素。马塞诸塞州波斯顿儿童医院mary ellen b wohl和joseph a.majzoub医生在对该研究的评论中指出,尽管两项研究表明儿童生长迟缓最终能得以纠正,但没有一项阐明布地奈德对身体生长和其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