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证与肺阳虚证:气属阳,肺阳虚证是由肺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成。肺阳虚证与肺气虚证相较,除气短、神疲、声怯、自汗、面白等肺气虚弱之表现外,还兼有阴寒内生之形寒肢冷, 背寒,咳吐涎沫,脉迟等阳虚表现;肺气虚证病变尚轻浅,没有寒象,而肺阳虚证病变较深较重 ,有寒象。
肺阳虚证应与“肺气虚证”、“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相鉴别。
肺主一身之气,气属阳,《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肺气虚寒,气不布津,水饮不化 ,其病机演变可见三种情况:一是肺气虚寒,卫阳不足,易致阳虚外感,症见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四肢不温,语声低弱,脉沉迟无力;二是肺气虚寒,水津不布,聚而为饮、为水,症见咳喘胸满,痰出稀薄,状若白沫而量多, 甚则肢体浮肿,头晕目眩;三是肺气虚寒,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症见肢体肿胀,小便不利。
肺阳虚证以年高体弱、阳虚之人为多见,每于冬寒季节病情加剧,甚则咳喘频频,不能平卧。本证亦好发于寒冷高原地区,此与高原气寒凛烈,寒易伤阳有关。
肺阳虚证如见于肺痿病中,其临床表现以吐涎沫,质清稀量多,短气息微,形寒肢冷,神疲乏力, 饮食减少,口干不渴,小便频数,甚则遗尿为特征,此由肺气虚馁,阴寒内生,气不化津,清阳不布所致,治宜温肺健脾,益气化涎,方选甘草干姜汤(《金匮要略》)合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见于哮喘病中,其临床表现以喘促气短,吸浅呼长,吐痰清稀,言语无力, 咳声低弱,自汗形寒,四肢不温,口不渴,脉迟弦或迟缓为特点,此系肺虚有寒,气不温煦所致,治当温肺益气,化痰平喘,方选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甘草干姜汤, 酌加黄芪。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吐涎沫,质清稀而量多,短气息微,形寒肢冷,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冒,面白神疲,口不渴,舌质淡胖,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迟弦。
肺阳虚证,又称肺气虚寒证。是指肺阳不足,气虚卫外不固而出现的证候。多由内伤久咳、久哮、肺气耗损所致。
延伸阅读:
消炎膏
(八) 寒热肺炎:小孩若发热一两天仍不退,此可能为肺炎现象。应用安乐大仙搽於纱布上约一二分厚、在喉咙对下之肺部外敷上,如发热仍未退者,须由医生诊治,但仍可继续使用,可以辅助及舒缓病况。 (九) 百日咳嗽:气管发炎,无故气喘或剧咳,大多是背脊受寒,可用安乐大仙外敷於肺部,可以舒缓气喘或剧咳,早日康复。 使用方法:安乐大仙使用时不宜搽於过大范围,宜先调匀在……更多>>
肺中医
痰咳:多见于肺气肿、气管炎,因有痰而咳。用桑菊饮汤治疗,根据病情程度或加或减。 暑咳:暑天受凉而咳,痰少、身热、口渴。用藿香正气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干咳:无痰呛咳,轻者连咳十多声,重者咳声高,喉痒干燥。用沙参麦冬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三焦咳:咳时肚腹胀满而不欲饮食。用六君子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膀胱咳:咳时出现尿失禁。用百合固金……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