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败血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3种:黑胸败血病;灵菌败血病;青头败血病。一 病 原1.黑胸败血菌(Bacillus sp.)为芽孢杆菌属中的一种大杆菌,菌体大小为1~1.5微米×3微米,周生鞭毛,偏端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2.灵菌败血菌(Serratia marcescens Bizic),又称粘质赛氏杆菌,为沙雷铁氏菌属的一种短杆菌,大小为0.6-1.0微米×0.5微米,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泌玫瑰色灵菌素。3.青头败血菌(Aeromanas sp.)是气单胞杆菌属的一种小杆菌,大小为1~1.5微米×0.7微米,极生鞭毛,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二 症状共同症状: 首先停食,体躯挺直,行动呆滞或静伏于蚕座。接着胸部膨大,腹部各环节收缩,吐肠液少许,排软粪或念珠状粪。最后痉挛侧倒而死。初死时有暂时尸僵现象,胸部膨大,头尾翘起,腹部向腹面拱出,腹足后倾。不久,体壁松弛,体躯伸长,头胸伸出,软化变色。而后全身柔软扁瘪,内脏解离液化,稍振动,体壁破裂,流恶臭污液。自尸体变色起,不同败血病显现不同病症。 蛹期 腐烂变黑,体壁易破,流黑色或红色污液,成批相继感染死亡。 蛾期 鳞毛污秽,呆滞,胸足僵硬,最后仅留头、胸、翅。区 别:1.黑胸败血病:病蚕死后不久,首先在胸部背面及腹部1~3环节出现墨绿色黑斑,很快前半身发黑,最后全身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液。2.灵菌败血病:病蚕尸体变色较慢,随着体内组织的离解液化,全身逐渐变成桃红色,蛹期发病全身变为黑色或桃红色,蛾期发病仅腹部呈现黑色或红色。3.青头败血病:因发病时期不同略有差异,5龄后期发病的蚕,死后不久胸背部即出现绿色透明的病斑,并在尸斑下出现气泡,5龄初期发病,多数不出现绿色气泡,血液混浊灰白。急性白血病 ( AcuteLeukemia) 以粒细胞型和淋巴细胞型多 见 , 前者多发于成年 , 后者多发于儿童 , 单核细胞型少见。尤以 儿童和青年为多 , 50 岁以上起病者常类似慢性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的主要表现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起病 发病一般急骤而病程短暂。可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全身疼痛、衰竭或出血症状 , 也可能缓慢出现症状,表现为进行性疲乏,面色苍白、低热或者轻度出血。有时最早的表现可能是牙痛、口炎、牙跟或咽部出血,或拔牙后出血不止、月经过多。2. 发热 发热常为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可呈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发热。体温在 37.5 —40.°C 或更高。病人可有恶寒而不出现寒战。发热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可为局部感染,也可能为全身感染。3. 出汗 由于患者代谢增强,病人出现汗多,多为盗汗,完全缓解时消失,但因体质虚弱,故可能仍有自汗。4. 出血 出血部位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跟、皮下、眼底为常见。严重者为内耳、内脏或颅内出血。并出现相应部位或内脏出血症候群,如颅内压增高症候群、视力障碍、耳蜗及前庭功能障碍、头痛、障孔不等大、瘫痪,甚至昏迷或死亡。出血的原因主要为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溶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浆蛋齿跟肿胀可掩埋部分牙齿。5. 皮肤浸润 表现为局部皮肤隆起、发硬 , 呈紫红色 , 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有时可触及较硬、微痛的结节 , 偶可致毛发脱落。非特异 性皮肤表现除有疲点外,尚有尊麻莎、带状痕殇、痛痒、多形红 斑等 , 以 " 急单 " 为显著。6. 生殖系统 男性可出现阴茎异常勃起,虽较罕见,但可出现症状;白血病细胞浸润辜丸而出现疼痛性辜丸肿大活检有白血病细胞存在。7. 其他 白血病细胞亦可浸润呼吸、眼眶、泪腺、眼底等部位,出现肺部弥漫性或结节性改变、胸腔积液、消化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过多、视力减退等症状表现。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